从前认为写作是一件特别严肃而神圣的事情,写出来的东西要有意义,能展现时代风采或者触及人性,至少要给人有所帮助。所以一直不敢动笔写,久而久之,想写也写不出来,包括心灵,也满是沧桑,更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来。后来,参加了日更群,每天逼自己写500字,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写作是有方法,可以从小切入的。
写作三章,名词,写作者对自己的约法三章,有助于持久创作。
《故事》这本书里就说: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被稀释,其创作选择也就越少,故事便越发充满陈词滥调。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识便越完善,其创作选择也就越多。结果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故事,以及对陈词滥调作战的胜利。
和菜头老师从另一个视角来讲述如何写作,不是具体的方法论,而是一种心境或者说价值取向。其实也可以推而广之,算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吧。
1、写文章是出于良善的目的。
从与人为善的想法出发,即便因为各种因素遭到恶评或者攻击,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自己的创作。因为没有试图用文章误导读者,用文章欺骗读者,用文章制造噱头,只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对人有所获益,那么自己是心安的,心安后别人说什么都不会那么在意了。
2、有硬伤要承认并且修正。
人无完人。写作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别人指出错误时,第一时间承认并道谢改正。尤其是硬伤,硬伤是指自己在事实上,在常识上,甚至是知识结构上犯的错。如果文章出现了硬伤,能够第一时间承认并且修正,最少能减少一小半恶评。而且,修正的过程也会让你加深印象,相当于一次有效的学习。
3、像拒绝恶评一样拒绝恭维
好评也要和恶评一样不要放在心上,尤其是读者的恭维。因为恭维和恶评一样是针对作者本人,而不是文章,这样的话语没有意义。可以就文章来讨论,但是对于本人就没有必要了,我们很熟吗?
我开始日更差不多一年半了,像和菜头老师这样受无数人好评或者恶评的不多。但是从善出发这一点是我一直坚持的,为自己也为他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对人有所助益,如果能收获到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问题,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至于其他的就没有过多关注了。因为写作本来就是一件很花费时间的事情,如果因为恶评或者好评而陷入到情绪中浪费时间不是很可惜吗?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沉浸到情绪里一是会走向恶性循环,另一个是时间宝贵,有哪个空刷下电影也是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