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入局:内心强大,不是看清结局后变得冷漠坚硬,而是历经无常后更懂珍惜。
单看“不入局”这三个字,我好像不太理解。原文的解释更偏向于后半句,历经无常后更懂珍惜。
在命运的旅途中,每个人的演出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你得习惯人走茶凉的散场,也得接受渐行渐远的结局。”“深于情,而不困于情。”不必为那些过客而感到惋惜,而应该珍惜身边所有。
但这一条却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李银河的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人问李老师:“您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越通透就越痛苦的心理困境呢?”
李老师解释说通透也可以称之为参透,有很多人都会明白人生最终是无意义的。在明白这回事以后,有的人就会比较消极,就会把人生所有的欲望降到最低,达到一个一生死的境界。
所谓“一生死”就是把生和死的界限完全打开,醉生梦死,人活着就像死了一样。这样人就会很痛苦,这就叫参透之后的悲观主义。
还有一种是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就是你在明白人生最终是无意义的之后,会更加地珍惜生命,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实现自己所有的欲望,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境界的时候,你就会很快乐。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所以说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是参透之后的悲观主义的解药。
这是一场人生的局,不掉进悲观主义的陷阱,不入局就是最好的破局。
关于“不入局”,我还看了网上的另外一些解释,觉得也很有道理,在这里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我不入你的局,你说什么都没用。成年人的清醒,不再轻易把自己的时间和情绪给别人。只要你不周旋在其他人的情绪中,你就不会入局,就不坑害自己。”
“人的时间和能量都是有限的。人和人的交往有时候就是能量争夺的过程。低级的掠夺手段:嫉妒,中伤,陷害,高一点的层次:洗脑和利用。一旦去理会这些声音,让思维和情绪跟着对方走,你就入局了。”
“极具智慧的人,不期待别人的认可理解,不理会别人的态度,只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会做的,发挥到极致。”
“所以,庆幸人到中年的清醒,庆幸不再入局,庆幸余生还有光,一半用来续命,一半用来修行。”
“余生,只想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知于岁月而不言,对于任何事不评判,不纠缠,站在第三视角看自己,就会清晰很多。”
“生气,就像是自己喝毒药,却指望别人痛苦。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对自己的消耗。不对的事,不对的人,轻轻一笑,转身就走,不争、不辩,不解释,懂你的人,自然都懂。”
“不多看,不多言,也不多想,看着文字、听着音乐、与自己和解。既然未被坚定的选择,也不必再执着,书读多了,会把天生的东西隐藏在骨头缝里,关键时刻能替你抵御岁月的敌意。”
“年龄虽然一年比一年大,但日子却一天比一天新。知道自己的需要是本能,懂得自己什么不需要却是智慧。会成什么样的人,在于重复做什么样的事。虽然人生不能重新开始,但可以从每个选择点重新出发。”
我不入局,便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