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从寒风萧萧的北京出发去广州。第二次来到广州,心情已不似第一次那般新奇,对这里的天气和美食都有了更熟悉的认识,也让我慢慢体会到最发达的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区别。趁着新鲜的记忆,我决定记录下在广州的见闻和乐趣。
下面这幅五羊图是在越秀公园的博物馆所拍,画面的内容是关于广州称为“羊城”和“穗城”的神话传说,与五羊雕像交相辉映。
第一次到广州是在2017年12月的最后一周,和朋友一起度过了圣诞节和元旦两个节日,恰好那几天持续晴天,温暖如春,节日里的珠江新城和体育中心被圣诞节灯光装扮的浪漫温馨。朋友告诉我这里的冬天就如北方的秋天一样令人身心舒畅,异木棉和桂花的阵阵清香,街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几乎每隔几分钟我就忍不住要表达一下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在北方生活了20多年,总是忍不住感叹南北地区的种种差异。
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浪一浪。刚来广州,激动的像个孩子,于是去了长隆动物园。不愧是上过湖南卫视的节目,整个动物园园区面积太大了,园中的动物品种丰富,动物们的生长环境也很舒适。最喜欢这里的火烈鸟,颜色是胡萝卜色,远看像一朵朵粉色的云在飘动。
从中午十一点多到下午五点多,将近六个小时,我们只踏遍了动物园的一半区域,还有另一半美洲动物区还未涉足,计划下次专程去看。
其实去广州之前,我也陪同朋友去了下北京动物园。由于去的晚,我们只看到了很少一部分动物。生活在北方的动物到了冬天不好过,早早被关在了有暖气的室内休养,室内环境不好,看着大象被关在只能转过身的小屋里,小象踩着粪便和自己的妈妈逗乐,对他们而言也只剩这一点乐趣了。我想北京的人们除了小朋友外,是不需要去动物园游乐的吧,去了动物园也见不到几只动物,动作们留在北京过冬也委屈巴巴只能住小黑屋,所以动物们,你们是离不开北京还是离不开北京的动物?
一日三餐,美食也是抓住了我的胃和我的心。不论食材的尊卑和贵贱,广州的厨师好像非常了解和尊重每种食材,就像一颗被挖出来的土豆,它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就是成为人类入口即夸“好好食”的美味。在广州,吃饭最喜欢去小店面,不怎么搭理顾客的老板,往往是好老板,能做出美味来,因为他们的心思好像只在做饭上。到处可见的饭店,极其方便的解决了上班族的吃饭问题,这一点我是从珠江新城这里体会到的。珠江新城的东西两侧云集了国际金融中心,四大会计事务所,听说这里有的公司午休是两个小时,在这里上班的多数白领都在花城汇就餐,我也没统计过花城汇具体有多少家餐厅,餐厅种类跟北京商场不同,还有专门为减肥人士提供的轻食。到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家家餐厅门前排队长龙让人望美食而却步。
记得三年前,我也曾在朝阳门的高楼大厦里打拼过,不过所幸的是我在一家国企,旁边的公司都是国企,因此午饭都是由公司食堂提供的。偶尔也有不想吃公司自助餐的时候,我们一个小团体就出去吃,去了大排档,挤满了等饭的人,而大家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只能匆匆买了煎饼带走吃了。加班到晚上时,我步行去找吃的,饥肠辘辘,只能找到24小时营业的吉野家和真功夫,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在广州,我也有自己最钟意的美食,像银记肠粉(玉米肠是最爱),千里香馄饨(荠菜小馄饨),越南檬粉,猪肚鸡火锅,菠萝包,等等,好像很不入主流,但是我喜欢到可以每天重复去吃。朋友都嫌弃我口味太单一,我这样解释:“这些美食到了北京就吃不到了”,逗得他哈哈大笑,嗯(⊙_⊙),他不理解我心中的苦。
气候温润,由此想到植物园。一路上对广州的植物名称非常好奇,索性就去植物园认识一下,果然收获满满。作为一个爱吃热带水果的人,在这里终于见到了藏到地下的菠萝,长在类似仙人球树上的火龙果,挂在大树上的菠萝蜜,结了小香蕉的香蕉树,还有藏在树上隐约可见的杨桃、龙眼,未开花的芒果,不结椰子的大王椰。朋友还给我介绍了好多种树木,其中榕树是最有特色的,广州人将枝繁叶茂的榕树视为“神灵”的象征,对老榕树有着虔诚的敬意,老广州人初一十五会在榕树下供奉拜祭,祈求全家身体安康,或有人在老榕树上挂满红绳祈福。
留下映象最深的是开满枝丫的山茶花,层层叠叠的宫粉花瓣抱在一起,既不张扬开放,也不故步自封,而是恰到好处的欲拒还迎,似乎表达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高贵,了不起的魅力。
说到底还是喜欢广州的天气和美食,这里的人更是可爱,说着粤语,同一件事,说粤语的人比说普通话的人好像更认真,粤语比普通话更有渗透力,真可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仅代表我的看法啦。
再见了,广州,期待第三次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