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尿急,便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避不开的话题。如厕是我们一天中最高频的刚需,但厕所这个产品,总让我们大跌眼镜。男厕小便池外的尿,女厕门前的长队,上个大号却没有坑位。一系列的痛点使得社区里的产品经理们兴致勃勃,纷纷建言献策。鉴于此,【小编有话说】强势推出第四期——全民蹲坑系列。
谈起厕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天当中怎么着也得去个四五回。但无论你何时到达,厕所总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你的到来。除了家庭厕所,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存在,那就是公共厕所。纵观市面上的公厕,有低配蹲坑版的,也有豪华坐便版的。多种款式加花样,总能让人在如厕时找到那么一丝满足感。
然而古时候,如厕却并没有现在那么方便且文明。厕所在世界上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同时也记录了人类从蛮荒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的足迹。据考,人类最早的厕所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人们往往会选择用棍子在地上戳个洞,然后在下面放个罐子就算成了。虽然槽点满满,但比起随地大小便的羞耻岁月,绝对是一步质的飞跃。
到了后来,克里特岛皇室对厕所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版升级,于克诺索斯宫殿全面上线冲水坐式厕所。他们将木制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将水倒入沟渠,冲走秽物,这便是马桶的起源。
反观我国最早的厕所,其实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的西安。据西周《仪礼·既夕礼》记载:“隶人涅厕”,说的便是古人如厕的情形啦。大致意思是古人掘地为厕,待坑满后就令奴隶把坑填上,再挖个新坑。这种简单粗暴的如厕方式在历史上还闹出过一场悲剧。据考,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姬孺就曾掉进粪坑里淹死了,看来古代厕所安全问题着实令人担忧啊。
时至近代,由于马桶及排污管线的诞生,人们再也不必冒着生命危险上厕所了。甚至人们上厕所的方式变得更加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
比如首尔塔旁的落地窗坑位
拉斯维加斯的夜店坑位
加州大学的海滩坑位
等等...
除了家庭厕所外,大部分人最常用的还是公厕里的坑位。既然大伙儿都是公厕重度使用患者,我想大家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以下三种场景。
场景一:嘘嘘的时候,尿溅到便池外了,真尴尬...
场景二:女厕又在排队,憋尿的感觉真不爽。
场景三:卧槽...拉肚子了。我去,居然没坑位。
一连串令人叫苦不迭的需求简直又痛又痒。都说产品思维源于生活细节,咱社区的产品经理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誓与厕所大战到底。此次人厕大战主要分三个战区,分别是:
1.如何解决男厕尿到外面的情况?
2.如何解决女厕需排队的问题?
3.如何速度知晓厕位剩余情况?
下面请看攻略。
如何解决男厕尿到外面的情况?
其实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产品,在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的同时,我们都必须从需求方出发,去触及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需求场景。
所以拿到问题的第一步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
淘宝搜索可知当今小便斗的大致形式,基本分以下两种形式:
一、竖长型
它的优点是高度大,适用人群广,基本能够解决小孩到老人的小便需求。第二个优点则是竖向截面积大,因此尿柱所能到达的“终点”范围大。但这类竖长型小便斗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尿柱与小便斗的接触距离过远,加之尿柱冲量大,极易造成尿液溅洒。
二、口袋型
它的优点是遮挡范围广,大可不必担心尿液洒溅。缺点就是适用人群较窄,由于壁挂高度直接限制了使用人群身高,导致部分儿童与侏儒人群无法使用。再者竖向截面积较小,导致尿柱可到达的“终点”范围小,这就导致尿可能从小便斗上方的墙壁流下来。
通过对市面上通行小便斗的分析,可以发现两大产品特点:
一、小便斗的竖向截面积决定使用人群
二、小便斗“口袋”大小决定其防溅洒程度
据此,可以试想当市面上出现一个高度够高,“口袋”大小也适宜小便斗的时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顺着这个想法,我们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做出大量的调研,统计他们尿柱与小便斗的接触点和尿液溅洒的最高高度。选取合理值,从而设计出一款高度够高,”口袋“大小也够的小便斗。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尿液溅洒的问题啦,同时也会具有一定的用户普适性。
都说探囊取物,讲究的是个巧劲儿。在这则提问下面也有一些”巧劲十足“的回答。比如说在小便斗的过滤网上设计一个足球网,不用向前一步,也能圆你精准发射梦。
如何解决女厕需排队的问题?
从使用动机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女厕使用者分为使用隔间的和不使用隔间的人。使用隔间的人又分为真正上厕所的人和需要处理私事(比如整理衣物,特殊时期私人操作)但又不使用厕具的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厕需要频频排队呢?
一、生活中的女厕一般会分为隔间和洗手台。这就导致上厕所与处理私事的女性都在使用同一空间,而隔间往往有限,这就导致女厕往往需要等待。
二、大多数的公厕中男女厕的使用面积是等同的。但是在相同的面积下,男厕往往能容纳更多厕具。比如等同面积,男厕可以装下4个蹲位和6个小便池,然而女厕却只能放下6个蹲位。
由于女性生理构造原因,女性在解决生理需求所用时间是大致趋同的。如果从设计小便池角度考虑,那么极有可能与女性用户习惯发生冲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所以小便池的设计更多只是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并不能完全保证设计出了高效小便池就能大幅缩短女性排队的时间。
既然改良厕具的效果得不到保证,那我们大可以从男女厕空间配比入手。
一、针对不同女性的使用动机,我们可以将女厕划分为个人空间区与解决生理区,这样便可缓解不同需求的女性使用同一空间的情况。
二、将男女厕结合起来考虑,做到男女厕一体化。中间的”共享“厕所有两个门,一扇门在男厕里面,另一扇门在女厕里面,当一方有人开门,另一方就会被锁上。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在女厕排队高峰期时男厕闲置的蹲位。
三、增加女厕比例或扩大女厕空间,这可能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了。
如何速度知晓厕位剩余情况?
从需求紧迫度上看,我们可以将有如厕需求的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很急(已经憋了一阵或者拉肚子),另外一种则是已经有如厕需求但不是很急的情况。针对第一种十万火急的情形,人可以支配的大脑思考能力是直线下降的。就算有软件系统也顾不上使用。所以,他只能选择冲向厕所。如果没有坑位,他可能会选择冲向最近的一个厕所,所以在十万火急的如厕状态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保障坑位数量。
对于第二种有如厕需求但不是很急的状态,如果到达厕所后发现全满,那么他可能会等待一会儿,发现没有任何抽纸冲水的声音后再离开。但只要他折返了,相当于这一趟就白跑了,不仅耽误了时间,还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社交沉没成本(好不容易完成和各种领导同事的点头微笑到达了厕所,发现过一会儿还得再来试探,而且保不准会再碰到,真是无比尴尬啊)
总之白跑一趟的用户体验其实并不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速度知晓剩余厕位?
问题的关键在于用户对坑位状态(本层有无空位、本楼有无空位)以及蹲坑时长的获取。
那么,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流程。
一、蹲坑状态的判断和记录
改造现有插销或旋转开关,增加霍尔感应器(耗电量极低,简单的记录插销的开关)以及集成触发器。随后记录并传输出当前对应坑位所处状态。
二、数据传输
每层男女厕都会部署一个传感器记录装置,然后通过楼宇内WIFI传输至服务器。
三、数据展示
在这一层面上可做的内容就比较多了,主要是在标记蹲坑位置、时长,占位率以及蹲坑状态上下功夫,这样用户便可在手机端查看每层楼的蹲坑状态。
完成上述部署后,系统即可进行楼宇分层蹲坑画像,这样便可以通过规则进行坑位推荐,用户打开(APP、微信端等)后可推荐距离最近的蹲坑啦。
出于成本考虑,我们也可在公厕内进行商业化的探索。比如在蹲坑内投放商业广告。不用大字大图,一千字内的小字图文广告的阅读完成率也是相当高的哦,最后再结合楼宇内员工的年龄,消费能力进行分析,实现精准广告推送。
据说搜狗内部办公APP里已经搭载了”抢坑位“这个应用,并且提供”反作弊“机制,蹲坑超过30分钟的用户会被系统警告。以下是”抢坑位“的操作界面,大家自行感受。
综合以上对厕所的一些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缺陷的产品是能够被通识的,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用户付出任何多余的成本便可舒心使用,而这些优质的体验感正是源于对生活一些痛痒点的反抗与思考。所以,产品人们,多多留意身边的生活,或许它能带给你不一样的灵感哦。
文中引用到了@勾健@产品白豆腐@渔岛不也橙@张致远@Groot@基诺的部分观点,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谢谢在社区活跃的小伙伴们,因为有了你们,这个社区才显得愈发精彩。
最后附上提问传送门,大家可自行移步查看,里面全是干货哦。
烧脑问答:写字楼里厕位紧张,要进去才知道有没有坑位,以产品视角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