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冬后天气变化较大,尤其是今年立冬之时,适逢一股“全能型”寒潮自西北向东南影响全国。所以,立冬过后提醒大家要做好保暖工作,预防感冒;老年人还要提防四种疾病“伤身”,重视日常调养。
立冬后 提防四种病
1、中风
增强体质,做好高血压等监控、调理、治疗
冬天是心血管病的赢发季节,因为寒冷使人的头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而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血管收缩,身体适应不了,血压随之波动,就易发生中风。
预防中风要做好几件事:
① 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
② 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③ 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监控、非药物调理、治疗,保持血压血糖等的稳定。
2、心梗
定期体检,按时服药,清晨起床不过急过猛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那应该怎样预防呢?
① 注意保暖;室内温度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因为当身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
② 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平时遵医嘱服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③ 清晨起床不要过急过猛,醒了后不要急着起身,等身体适应几分钟后,再下床活动。
3、流感
加强耐寒锻炼, 提高身体适应力
老年人冬季感冒,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易变化而诱发多种疾病,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所以,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也可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等锻炼方式,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防止流感发生。
4、胃病
饮食有节,不吃生冷辛辣,不暴饮暴食
胃病,特别是虚寒型的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刺激,伤及脾胃阳气,使胃肠发生痉挛等各种胃病。
此外,饮食要有节,不吃生冷辛辣等食物,不暴饮暴食。
注意五调养
1、饮食 调养
少食生冷,多喝温水,养阴润燥
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
例如大白菜、萝卜、白薯、土豆、豆腐、木耳等等,这些食品中富含的维生素能有效补充人体的需要。
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2、起居 调养
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立冬后注意藏,就是收藏起人体的阳气。所以,起居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3、运动 调养
在晨光下适量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运动方面,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因为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
4、情志 调养
心境平静,适当进行娱乐活动
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5、暖脚 调养
睡前用热水泡脚,消除疲劳,舒筋活络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
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辨证慎用,以免诱发原有疾病。
立冬快到啦,祝大家冬日快乐,冬日温暖,冬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