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断舍离》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境:想要的越多,得到的越少。
你会好奇了,怎能想要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呢?我把这些想要的东西都收入囊中不就是得到了吗?那么让我举几个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吧。
例如你什么事情都想做,放下每一件事都会觉得不舍。做和朋友出去玩时,还不忘回复着QQ微信消息;健身房跑步锻炼的时候,还在想着工作的方案;写作业的时候,看见书架上一堆没读的书,又开始焦虑。
例如知识收藏癖,见到好的文章好资料,就迫不及待收藏;好的资源一股脑塞在百度云中;遇见好的网课和live,不管听不听先买下来再说。
例如无脑剁手党,看见心动又价格实惠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比如说我自己,看见颜色好看的口红就毫不犹豫的买下来,用了几天之后看见更好看的色号,就将这支弃之不理,殊不知自己堆攒的口红一辈子都用不完。
例如疯狂扩圈党,每个人都想交往,即人脉至上,泛泛之交万一以后有利用的价值呢?备胎也多养几个,需要关怀的时候随叫随到多好。
看完这些事例,我想你能大致明白我所说的含义了吧。在你看来的拥有未必是真正的拥有。
存入云盘收藏夹里的知识永远不是你脑子里的知识,你买了那么多物品未必真的有用,你的泛泛之交在紧急的大事上也未必能给你提供真正的帮助。
所以这些繁杂的生活习惯带给你的是什么?空间的堆积,金钱的浪费,精力的分散,情绪上的焦虑。
看到这,和自己的生活一对比,暗想:“卧槽,这不就是自己常态吗?这也太可怕了。”赶紧拿出手机删删删,旧物扔扔扔,心想我要过上那种无欲无求,简单干净的日子啊,怎么能让这些占地方的东西导致我焦虑呢?
好了,我想说的极简,不是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冷淡作风,也不是物质上的最简化(简单到变态就是糙了)。
所以我们推崇的极简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说的的极简是一开始我们就懂得我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慢慢的坚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物质越精简,杂念越少,欲望才更显得珍贵。
一、简化你的工作日程
这里的冗杂和之前兰陵王写的熵增定律很相似,都是混乱导致我们丧失了掌控权。
常常我们哪件事情都不愿意舍弃,做A的时候心里想着B,做B时心里担心着C,最后ABC哪件事都没有做好,最终导致焦躁不已。
以前的我就是这样,每天把日程计划安排得满满,时间衔接得超级紧密,希望在一天之内把所有任务都完成。
然而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是,如果有一个环节失败了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崩盘,崩盘之后心灰意冷后开始花式放纵自己,想着明天重新制定计划吧,但是往往都是恶性循环。
后来,在兰陵王的熵增定律里,了解到了主动做功,清空干扰,脑子里只想着三件事这个认知之后,我开始简化自己的日程安排。
比如今天,我只在大脑里输入我最想做的三件事“写文章,复习教育学选择题,去健身”,并将这三个由难到易,依次排列。
在专注于某一个任务时,我不会去想那些额外的事情,因为这个任务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而且因为困难程度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这三个任务完成得很开心,而且我居然还会余出时间背背英语单词,看看自己喜欢的剧。这样简化了安排之后,焦虑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简化你的物质生活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倡导人不要做物质的奴隶,“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1.减少你身边没有用的物质
物质极简在于:少而精,也就是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看一下你周围购买的物品有多少是你真的需要的?有多少又是你脑子一热就下单的?有多少你真正用到的?又有多少买完就搁置一旁的?
通过不断筛选和舍弃物品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也能够把注意力从不断购置重复且低利用率物品的行为,转移到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事、物之上。
2.减少你身边不必要的打扰
我们不能专注于任务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有各种外界因素的打扰。
比如你在宿舍学习,周围室友有的在看剧,有的在打游戏,你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书,身边有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身后还有舒服的床,我真的不相信你能静下心来学习,这就是我们转战图书馆的原因。
别以为你转移到了图书馆就是彻底的消除干扰,你只是舍弃了大部分干扰。到了图书馆你也难免被各种手机消息所打扰。
我采用的方法是,将关系特别要好几个的朋友从QQ转移到微信,再将所有QQ消息屏蔽。给朋友说好每天固定回复消息的时间,如果真的有急事就打电话。
屏蔽掉所有app的消息推送,实在没有用的就卸载,因为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浏览那些app。
自从采用了这种方式后,我发现我过滤了生活中大部分无用社交和无用消息,而且并没有接到任何紧急电话。
最后给这篇不简洁的文章一个简洁的总结:所谓极简,就是慢慢舍弃并不需要的物品,渐渐斩断与外界不必要的连接,认清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并且专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