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张嘉佳的书,是大一的时候一个学长送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当时学长拿了两本书放在我面前,问我选择哪一本,那时候情商比较低,没想着既然是学长的书,他肯定知道哪一本更好,应该让他推荐的;自己也不懂如何选择,看了书名后,就果断地拿了这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后来学长告诉我:“其实另一本书更好。”
好吧,选都选了。还好内容没让我感到后悔!
关于书的细节,其实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看电影的时候好像哭得死去活来的。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
如古城温暖的光
从清晨到夜晚
从山野到书房
一切都没有关系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了」
第二次再看张嘉佳,是自己买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去年六月份时,当时一个人在家刷短视频,突然心血来潮,拿出之前买的《云边》看了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被触动的点很多,我还记得当时看完书后写下的几句话:
“里面有一些地方会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是,笑着笑着,眼泪就流出来了。”
“看到刘十三的外婆去世那里,真的是哭得稀里哗啦,本来想忍住,后来想想,为什么要刻意去忍住,到动情处了,想哭就哭。不知道是因为也想起了奶奶,还是因为什么,似乎有些离开真的就是永恒。”
“好像我们喜欢的人都会离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终究还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孤独终老。”
……
第三次看张嘉佳,是前两天写作群的小伙伴们在群里推荐的《天堂旅行团》,大家都说这本书很好看,我忍受不住诱惑,也在微信读书中点开来看了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每个作者都有一部巅峰之作,还是张嘉佳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总之,对于这本书,我觉得不该出现一些细节性的错误。如果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的话,很多情节设置极不合理,比如,文中的小女孩才七岁,不知道是因为我觉得七岁的孩子不应该这么懂事、独立,还是作者笔误的问题,我认为这里出现七岁的年龄极不合理。
除非故事真实,可是七岁的孩子做得来推送微信、开直播这样的事情吗?还有,放心让她一个人进去演唱会现场吗?现场那么多人,不怕出意外?我记得有一次林俊杰来重庆开演唱会,体育馆旁边的围栏全都被压垮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可如果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看整本书的话,它是在绝望中挣扎之人的救赎,那是一种求生的欲望,极容易让人感动的。它传达出的“这个世界或许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最可怜、最孤独、最绝望的那一个;殊不知,还有很多比我们更绝望、孤独的人,但他们都还在拼尽全力的想要活下去,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要去放弃呢?”这样的情感是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的。
但也有人评价这本书写得很烂,可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是吗?你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自然不懂触动别人内心的是什么。就像那句话,你在路上随便碰到的一个路人,都是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况且,一个焦虑症、抑郁症、惊恐症三症并发的人还能坚持写作,还想着珍惜每一分钟,这难道不值得称赞吗?
张嘉佳的文字,还是跟以前一样,某一句话总能戳中你的心坎。看《云边》的时候,我哭得很伤心,久久的沉浸其中,今天看完《天堂旅行团》,我只是觉得心中异常苦闷。
一个人想要死去或许很容易,难的是好好活着,用尽全力的去活着。他说“遇见你,就像跋山涉水遇见一轮月亮,以后天黑心伤,就问那天借一点月光”。
无论我们此刻正在遭遇什么,要相信,会好起来的。真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