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本说人话,能看懂又实用的介绍自我关怀方法的书籍。
有一说一,从昨天看完到今天都是幸福的,感觉头顶好像开了佛光,也许是被触发的神经元会联结在一起了吧,反复的练习将自我关怀变成习惯,随着大脑中自我关怀神经通路的强化,感觉越来越自然,轻松,不再有那么严厉的自我苛责。
库伯勒·罗丝讲述了患者面对绝症时哀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挣扎、沮丧、接纳),最终以接纳结束。
看到没,陷入悲伤的第一反应是否认,抗拒,就像是疯狂地拉紧那根与生命拔河的绳索,妄图终止其运动,但这最终只会让我们自己被磨伤。而这时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处于无比吃力的状态,是疲惫和痛苦的。
就像我一直努力对抗抑郁一样,越是想把它当敌人,拼命挣扎,反而越陷越深,得不到解脱,慢慢从第一阶段的否认抗拒过渡到愤怒、挣扎、沮丧最后到接纳阶段,不再负隅顽抗,全盘接受之后,心里平静不少。
自我关怀最强练习法——ACT疗法
主要有三个步骤:
承认(Acknowledge)
关联(Connect)
友善对话(Talk kindly)
书里举的例子是辛迪在婚礼前感到压力时,运用ACT疗法的情况。
承认困境。辛迪对自己说:“完全控制住恐惧感这个要求太难为你了,你厌恶恐慌症,害怕会搞砸闺蜜的婚礼。这真的,压力山大。”
与共同人性建立关联。她告诉自己:“辛迪,你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患有恐慌症,或者害怕恐慌症发作的人。几百年来,这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患有恐慌症。你不是孤军奋战。”
自我友善对话。辛迪对自己说:“宝贝儿,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会没事的。爱你的人会陪着你。你会渡过这个难关。愿你知足常乐。”
那辛迪获得想要的改变了吗?她在婚礼上恐慌症发作了吗?是的,但发作的时间是晚饭时段,不是在婚礼仪式上。辛迪没有抱着“绝对不能发作”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与之相反,她自然而然地开始ACT疗法练习,承认当下:“辛迪,你很痛苦,这确实很难受。”然后与其他人的境况建立关联,并安慰和提醒自己:“很多人都有恐慌症,你不是孤军奋战。”她放弃了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想法,转而和自己友善对话:“你会没事的,你很坚强,你会渡过难关的。”
对辛迪来说,那是一个全面获胜的夜晚,虽然恐慌症短暂地发作了,但她的状态调整得很好,焦虑只持续了几分钟,没有像往常那样持续半个晚上。她与自我以及焦虑的关系有所改善,她成为自己的挚友。
还有一个附加技巧:发自内心的自我暗示练习
1. 深呼吸,气沉丹田。
2. 将一只手或一双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然后重复以下自我暗示:
“爱就在你身边。
爱就在你心里。
你与爱合为一体。”
3. 重复,再重复。
方法虽然简单,但亲测有效。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许多不完美的方面,构成一个完美的自我。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接纳过去,获得全新的空间和全新视角。
一旦你增强了自我接纳的“肌肉”,你就会创造出接纳一切事物的强大动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