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我们经常会说,两个人是因为彼此爱对方,彼此需要对方,所以走到了一起。在我们看来,“爱”和“需要”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丛非从老师说,错了,需要并不是爱。事实上,需要和爱互为相反数。我给你念一段书里的原话:
“需要的意思是,我希望你来满足我,希望你做一些事情来让我舒服,以我为中心,服务于我。而爱,则是我想要满足你,我想做一些事情来让你舒服,以你为中心,服务于你。需要是你要滋养我,爱是我想滋养你。需要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付出,两者完全出于不同的动力:一个是‘你要为我做’,一个是‘我想为你做’。”
我们走进一段亲密关系,爱和需要这两种动机同时存在。而根据爱和需要的不同互动模式,可以把亲密关系分成三种。
第一种,母婴式关系。也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一方主要负责提需求,扮演宝宝的角色;而另一方负责给出爱,满足需求,扮演妈妈的角色。你可以自查一下,如果你是在事无巨细地关心对方的状态、掌控对方的生活细节,而对方也习以为常,那你们就是妥妥的母婴式关系无疑了。
第二种,矛盾式关系。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两个人都想当宝宝,都想要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谁也不想去当妈妈。结果就是,两个宝宝谁也无法满足谁,只会相互掐架,这就是矛盾式关系。
第三种,成人式关系。这是两个独立的、不需要他人供养的成年人,双方彼此给予爱,彼此满足需要。最重要的是,成年人是有边界感的。他不会强迫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会委屈自己去无条件满足对方。他是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拥有自足的生活,然后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这就是成人式关系。
不要误会,并不是说母婴式关系就一定不好,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追求成人式关系。真相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成人状态里,“谁还不是个宝宝呢?”我状态好的时候,我来满足你;你状态好的时候,你来满足我。这种阶段性的“母婴式关系”切换就是良性的。
甚至,两个人同时成为宝宝,陷入矛盾式关系,闹闹情绪,也不必紧张,这恰恰是两个人调整关系模式的契机。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根据双方各自的状态,在这三种互动模式中不断切换,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只是我们要知道,想要拥有一段长久的健康关系,就不能让自己一直是宝宝。在母婴式关系中,就算你愿意一直当宝宝,但对方一定不愿意一直当妈。没人愿意在一段关系中长久地付出爱,而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
退一步说,假设你运气真的好到不行,真的有人愿意一辈子无怨无悔给你当妈,这段亲密关系仍然是有缺憾的。母婴式关系和矛盾式关系,还处在追求生存的阶段,需要他人来帮助自己生存。而成人式关系,才谈得上追求生活的品质。
成人式关系的本质是分享,分享彼此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探索和思考,让彼此变得更好。就像萧伯纳说的那句名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换,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但前提是,你得是一个成年人,你得有自己的兴趣和思想,你才能够体会到成人式分享关系的妙处。
有人问:“我兴高采烈地跟他分享,可他不回应,这个属于什么关系?”丛非从老师回答说:“当他不回应你的时候,关系的判断标准是,你难受不难受。如果你难受了,那么你在那一刻就陷入了宝宝的状态。因为你希望他通过回应你,来表达对你的重视,你要的就不是分享而是重视。成人状态里的分享是,当他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会选择用其他途径去分享我的兴奋,而非强制他回应我。”
总之,让我们“先成为成年人,然后彼此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