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伯凡在日知录中提问,为什么你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一周伯凡一直在说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底层代码---- 社会兴趣。我通过他的讲道理,懂得了一个人需要社会兴趣,因为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一旦你对社会丧失兴趣,也就是说,你不愿意跟人合作,不愿意给予别人帮助,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摆出一张冷冷地面孔,让别人从你身上迅速的感受到你的身上散发的一种冰凉气息,糟糕的人际关系是很难有实质性的幸福。
伯凡老师用了两天的时间把这个道理又是举例子,又是摆事实,我不得不认同他说的这些道理,但是回到生活中呢?生活依然一层不变。仍然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再比如伯凡老师跟我们介绍过富兰克林是如何学习写作的?富兰克林的爸爸是移民到美国,家里孩子又多,所以很穷,富兰克林从小也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就去印刷厂当学徒工,但是他用一年多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排字工蜕变成一个作者,后来还共同撰写了《人类宣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成功的方法就是摘抄,仿写名人的文章,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学会了富兰克林的方法,对我人生有什么意义吗?几乎没有,我依然还是停留在原地。
很多人爱看电视,看连续剧,有的时候为了追剧可以一天不吃饭,从早看到晚,我前几天在飞机上一口气看了3部电影,泪水淌了一脸盆,但是我们依然不可能成为演员,成为剧作家,成为导演。。。
所以我们也许并不需要懂得太多道理,重要的还是要践行,不光是践行,而是要重复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断舍离》这本书中用了几十万字告诉你,生活需要简单精致,也给了我们具体操作的方法。但当你真的做起来了,你就发现真是太反人性了,人性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每个人都有损失规避症,我们害怕失去,正如我们害怕死亡。
今天下载了一个APP“形色”,这是一款识花软件,你不认识的花,拍照片就能搜到答案,看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还有一篇篇关于花的美文。就那么一霎那,让我觉得我们的生活真的是缺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趣味。周一到周五Emily去学校上学,我去公司上班,到了周末,我带着Emily赶赴一个个兴趣班,我们就是不停地要去学习那一个个看似重要的道理,但是我们的生活却过得越来越不好。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过好这一生呢?期待伯凡老师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