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3年12月5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阅读范围:《彷徨》——《孤独者》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小说,讲的是我的朋友魏连殳,作为孤独者的一生。其中我看到了独行者的彷徨,坚持与妥协,犹豫与孤独。
个人感受
小说的第1节讲的是我与魏先生的初识。
他是由祖母养大的孩子,我们初见在他祖母的葬礼上,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竟同意家乡传统的入殓仪式。然而却在仪式结束后无法自控地长嚎痛哭。
这是不合礼数的,是越矩的行为。在村里人看来,守礼节比真情流露更重要。忠孝节义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流程。
故事的第2节是我去镇上拜访魏先生。
当时的我已失业,便找性情冷淡的魏先生开解。
他很亲近失意的人,但是世事生辰无定,失忆人也不会尝试失忆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长久的朋友。
这里我想那是因为这些失意的人是被当时的环境所不容的,因此他们才可能同特立独行的魏先生找到共同的话题,去抨击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一旦他们得益于现实的利益,便会将曾经的不公抛诸脑后了。
魏先生同房东家的孩子要好,因为他觉得孩子们没有被环境教坏,是天真的。然而之后他却发觉孩子也未必都是好的。再小的孩子也会模仿大人喊打喊杀。由于魏先生一直不婚不育,家族的亲戚便打着过继的算盘谋取他老家的产业。
故事中的设定很有意思,魏先生是学动物学而后去当历史老师的,他定是从历史中看到了人们的动物性吧。
在第3节中,魏先生也失势了。
他的一些想法被学界抨击,被人嫉妒和暗算失去了工作。先生在小说中还特意我们解释一切向来如此,倒不是魏先生身边的人特别恶。
之后我再去拜访魏先生时,他过得十分潦倒。房东奚落他,孩子们也避之不及。文中的我劝导他要凡事往好处想,不要困住自己,要随遇而安。
由此迁出了魏先生与祖母的关系。养育他长大的祖母,并非血缘亲生乃是他的父亲的继母。然而这位老人却含辛茹苦的培养他,送他去学堂。
小说中的我劝导魏先生。“人们其实并不这样,你实在亲手造成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应该将世间看得光明些”
而魏先生却反问道。你说这些丝从哪里来?。。。(在葬礼上)连先前竭力欺凌他的人们也哭了,至少是脸上很惨然。
他的祖母生前被人指责,背负着继母外人的骂名。而如今这些人却猫哭耗子假慈悲,他们亲手造成了祖母的命运,对魏先生无事时的亲厚,同祖母葬礼上的痛苦不过是这些人的表演罢了。
所以呀,远离无效社交。酒肉朋友的前提是你有酒有肉,权势朋友的前提是你有权有势。
小说的第4节,魏先生的妥协。
在我离开当地很久后,收到了魏先生的来信,他已经向命运妥协,为了生计找到了一份做幕僚的工作。他写信来告知境况,也是做诀别的。只是我还不知道,以为他已被社会磨平了棱角,成为了“热闹的人”。而此时的魏先生已经病入膏肓了,他的妥协是为了多活几天。
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恨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
故事的第5节,魏先生的离开。
当小说中的我再次回到认识魏先生,已经过世了,他的旧居因为成为有权势的人变得阔绰,远房的亲戚也来为他张罗后事。这一切仿佛又让我看到了第1节中祖母葬礼上的滑稽场面。循礼厚葬是一场演出,一场演给活人看的自我安慰的表演。
他在不服帖的衣冠中安静的躺着,合了眼,闭着嘴,口角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这可笑的死尸。
小说的结尾,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快步走着,耳边围绕着隐约的长啸声,那是魏先生在祖母葬礼上的呐喊,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上嚎叫,惨伤着,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而最终我摆脱了这一切,轻松起来,坦然的在月光下走着。
到底我不是独行者,不是孤独人,不能做那只对月独嚎的孤狼。只是一瞬间的彷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