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楼上同租的姐妹来房间聊了会儿天,意外想起了些有趣的往事呢。
童年…独生子女的童年。
小学转学之后,一个人的寂寞,以至于尝试鬼故事里的诸多办法寻找玩伴却最终失望的事。
以及更久远的过去,在诞生之初,初识文字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书。《新华字典》和《百科全书》,是那个窗前小书桌上印象最深刻的两本小书,大约手掌大小吧,约莫两厘米不到的厚度。字典是第几版的当初未曾留意,第三版?第五版?红红的小小的,又稍微有些分量,查字典在当初可是个乐趣呢,能认识新的字,知道读音和意思。《百科全书》是白色彩绘的封皮(记忆中似乎是英国博物类的某出版社汉译的版本),里面也是彩印的,图例很多的科普书,色彩丰富,涵盖几乎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可谓是世界之门的钥匙呢,对当时年幼的我来说,哈哈哈,算是打下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呢。
…久远到几乎差点忘记了,当时眼中的新奇和求知欲,人生的种子。天文,地理,生物。星系与行星,宏观尺度事物的大致比例尺,地球的结构与山脉,水文气象,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生物类别,以及生殖遗传,进化发展过程中消失的许多物种。现在想来真是本好书呢。难怪自然科学对我来说有种致命的吸引力,最初那种趣味根植于心底,从未忘却,如今从记忆底部翻出来的画面仍然闪闪发光,是童年最棒的玩具。世界真有趣啊,但是也很残酷,当初看到太阳尤有竟时的我可是难过到向母亲哭诉呢,可惜母亲只是苦恼于这“无端无谓的悲哀”,同我说书上未必是真的,却无法给出确定的答复。如若此生是一部小说,或许很多事情早在当初就埋下了伏笔吧。
哈哈,现在想来还能回忆起那种悲伤,出生方才数年就绝望得发现一切终有结束之日。那时…挚爱的最重要的母亲,自己健康的活动自如的身体,和温暖的太阳,小小世界中最中心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作为一个孩子过早面对这份残酷的真相是否为时过早了呢?我不得而知,但并不后悔翻开它。毕竟那百科之中描绘的世界那么大,那么有趣。说来,我的天文知识大多是童年科普读物积累的内容,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记录过月相,但书中有更遥远的美丽星系和周期回归的彗星,配图的科普读物真是太棒了,现在想来也很感谢愿意带我去镇上书店的母亲,这些科普书籍是当时的我少有的乐趣。
…这些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呢?记忆中的画面散乱无章,也不太容易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序号。今日正好有兴致,把记忆中的东西随意记录一下吧,有多少是多少,即便只是散落的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