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策略】故事的不同视角 绘本《鱼就是鱼》

中级班•儿童阅读指导师微课日修 25/40天

本周阅读策略:图表化策略&比较策略

8月13日 日修内容:【比较策略】故事的不同视角 绘本《鱼就是鱼》

❓ 日修问题:

《鱼就是鱼》是童话故事,其情节都是通过想象产生的,而想象都有一定的来源,说说这篇童话故事中想象的来源或依据有哪些?

作者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1910-1999)的绘本故事,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他笔下的故事,总是有些与众不同,但无一例外都能让人读完之后觉得内心妥帖。事实上,他49岁才开始绘本创作,之前虽是一位艺术家,但主要成就于广告和商业设计领域。当时,早已成为爷爷的他带孙子孙女坐火车,为安抚小朋友,编了一个《小蓝和小黄》的故事,从此一发不可收,真的创作了很多绘本作品。

他的绘本获奖无数,其中《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1999年10月,这位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绘本大师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享年89岁。

该如何读《鱼就是鱼》这本书呢?朱家雄教授特别钟爱这个故事,几乎每次用《鱼就是鱼》来阐述建构主义思想。

“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一只蝌蚪可以长出脚来,从池塘跳到陆地上去“周游世界 ”,而一只鱼便只能也只可能长成一只更成熟的鱼。当周游世界回来的青蛙再次与鱼相遇了之后,书中便开始了属于鱼的“奇幻之旅”,青蛙告诉鱼它看见了有翅膀、脚和许多颜色的鸟,有四条腿、长着犄角,吃青草,肚子下坠着些粉红色奶袋子的奶牛,以及人类。这些鱼从来没见过、没听过,压根也不会想到那些对它而言无比新奇的事物,在它的脑海中变成无比绚丽奇幻的存在……。

这则寓言的目的是告诉我们,鱼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认知新事物,它同样也解释人的学习行为,说明人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的背景知识,去学习和整合新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带有不同的背景知识。鱼脱离不开鱼的想象,人脱离不开人的想象。

学习即是知识的个体建构,简单的讲授对学生来讲作用不大。在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就是这样的青蛙?遇到抽象的事物、知识、口干舌燥的讲了一大堆。而学生云里雾里似懂非懂。《鱼就是鱼》也侧面告诉我们“想象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相关文章导读】儿童阅读指导师微课日修 24/40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