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张老善人的大孙子,前面介绍过,是张老善人的大儿子的独子,肩负着张老善人的大儿子一家子香火传承的重任,但却毫无所长,学上得不高,也无一门挣钱糊口的像样儿的手艺。人却长得不赖,又忠厚孝顺,爷奶父母的话无有不听,爷奶父母给买个媳妇儿,也能跟着好好过日子,爷奶父母说让媳妇儿改嫁了,改嫁了就改嫁了,说是将媳妇儿给扔了,扔了就扔了。
也好,当天和尚撞天钟地活着,没有痛苦,对生活儿也没有高要求,就是能娶上个媳妇儿,生个把儿儿子,替张家延续香火。
看官们也许会说,说话的,依着因果报应,这一门子从此就应该断了,哪里还有什么下文?不然,因果报应都是书上写的,是写书人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行善的都有好结果,作恶的都无好下场。现实生活中也有现世报的,也有你看不见现世报的。至于下辈子报与不报,谁也没法子知晓。
话休絮烦,该说到有人给张老善人的大孙子提亲了,女方是商城县长竹园人,本来嫁到外地,有过一个女儿,回来探亲,不晓得为什么不回去了,男人长时间也不来接,如此就断了,想在本县寻求新生活。要求也不高,要找个门当户对的,省得嫌弃她二婚。张老善人家正要找一个这样条件的,同样害怕女方挑剔。
也是黑黑的,瘦瘦的,扎着个马尾辫儿,有点儿苞米牙,但也算不上丑,说话很主动,第一次见面就很家常。娶媳妇儿不就是为了生孩子过日子嘛,又不是选美。张老善人的大孙子就瞧上了,女方对男方也满意,就这样一拍即合。
世界原来这么小,媳妇儿其实挺好找。你说张老善人当初急什么急?惹上一门子的官司,从此心里没个自在,俗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说的没错。
想到双方都不是头婚,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有必要互相试探拖延时间,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大娶大嫁地折腾,又要花很多钱,哪来的钱?务必要省掉一些环节;再有,谁能保证这个就能生育?别忘了,张老善人是谁!
于是张老善人就试着提出要求,让女人这就住到大孙子这边来,从此这儿就是她的家了。女方提出办酒席,也好显示男方的诚意和对女方的重视,张老善人说,那是自然,不急。
女方估计是不怎么自信,二人又情投意合,再加都是婚姻上遇到过波折的人,就在一起锅碗瓢盆地过将起来,很快就怀上了,张老善人一家子那个喜呀。
女方父母催着将喜事办了,张老善人说,莫急,生下了再办。
生了个胖大的小子,也真热热闹闹地办了喜事。
儿子带到半岁,小夫妻该去寻找生计了,老这么窝在家里哪成?于是两个人经过一番合计后都到平顶山做工去了,又巧了,遇到了也在平顶山做工的女人的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