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读书,从识字起就喜欢上了。开心的时候会读书,难过的时候会读书,,闲的时候会读书, 忙的时候也会读书,书就像一个忠诚且睿智的朋友一样,陪着我成长,也让我获益匪浅。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在哪,这种疑问随着工作年月的增加也在不断加深 。或许是看着同一批进单位的人职位得到了提升,而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又或是爱而不得却苦思不得其果的郁闷,又或是看着别人周边一大群朋友而自己身边知己无几。总之,开始慢慢怀疑,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带不来实际意义上的好处,反而让自己沉浸在内心的世界里,越来越脱离了实际。
有了这样的思想后,我开始慢慢变得浮躁,变得不安,手捧书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开始慢慢试着融入人群,融入各种关系,闲的时候不再看书,而是刷着小视频打发着时间,一刷几个小时,时间也就这样慢慢过了,人也过得疲惫不堪。虽然人际关系得到了提升,但是自己也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静不下心来,做事情也没以前那么专注,感觉人都有点废了。于是,我又开始审视自己,开始探索读书的意义了。
我想我是陷入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光顾着读书,想靠着读书能够获得前人成功的经验,获得前人出世入世的方法及人生观,以此获得行走人世间的捷径。另一个是在第一种极端行为见效甚微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所看到的,认为的处事方法和形式,并以此来指导行为,企图获得一些实际的成效。但是两者都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第一种有点理想主义,带来了表面上的充实平静,但是和平时生活结合不到一起去,缺乏实践指导。第二种又过于现实偏向于盲目实践,在百无聊奈中处理关系,在玩耍中打发时间,最后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找不到方向,缺乏理论和技能支撑。两种都不可取。
看一些和现阶段自己成长不相符的书,往往是愉悦了心情,但始终是活在了自我的舒适圈里,没有让自己在实践中有进一步的可能。或许应该把读书和职场专业结合起来,分一部分时间读一些本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把这些专业知识的书籍阅读起来,而把平常看的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些调剂。这样有分工的读书学习,就可以将书中智慧充分加持在学习的技能知识上,用于指导实践。
有这个想法之后,我也充分的把想法贯彻到实践中去,将闲暇的时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阅读好书分享,一部分是阅读专业技能书籍,一部分是发展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同时将所学用于实践。慢慢发现,生活不再感到空虚,不再为职位未调整而闷闷不乐,不再为爱而不得而沮丧,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慢慢多了起来,哪怕是想法相左的人也能很好的相处。感觉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不再迷茫,一切有了清晰的定位,知道该去往何方,知道了该怎么做。不能只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还要学会仰望星空。
读书的意义并不是使人成功,使人变得高贵。而是在于,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敢于用读书得来的平静,和读书得来的专业技能,去把脑中的思想大胆实践出来,去创新,去创造,去做那个真实的自己,不留余力的去实现自己的天命,完成来这个世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