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东京女子图鉴》是一部很丧的剧。剧中光鲜亮丽的奋斗女青年,和100年前《变形记》里的甲虫无异,都是被现代社会所践踏的九牛一毛而已;华美的长袍爬满虱子,欲望的钟摆在痛苦与空虚间轮回。
没错,站在社会学的宏观角度,这实在是不能再丧了。前段时间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叫《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也是提出这样让人心塞的论断。
然而,我分明觉得:女主角“绫”其实是剧中最大的正能量啊!
她被欲望牵引进入这个“必输”的游戏。几经努力,终于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人”,却发现还有更多“让自己羡慕的人”。她掉入了西西弗斯的陷阱,注定徒劳无功地推着石头吗?
不。别人看到的是她一直在推石头,但她却一次次改变了每次推石头的起点、重量、势能,每次升级,都让自己能换成更舒服的体位、更省力的方式。或许,站在社会学家的上帝视角,她的付出完全不值一提,在N维空间中几乎是一动不动;但对于她本人而言,在她所能理解的维度里,却是一次次的跃迁,无论是财富还是阶层。
个人努力的意义,不能被忽视、被否认。毕竟,在很多人还在原地打转的时候,她已经一次次喊着 “还有更多想要的啊!要继续加油了!”,跑到另一个更高的山推石头了。
换一个角度讲,她也不是一直在推石头。
大家看到她输了,输在没办法给小白脸买更贵的手表,输在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和港区男人谈恋爱,输在被高帅富男友“一键式删除”般的被分手。
输几场没关系,但她并没有满盘皆输。她有离场的资本,也有换场的勇气。不然,她不会主动离开包养她的富有男人;不会下定决心离婚,不再每天给看不顺眼的老公做饭,吃她不喜欢吃的文字烧,脸上随时挂着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式的微笑;不然,她不会一次次尝试接触没见过的人、没做过的事,摔过跟头后还能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往前走,往上爬。对于陷入死胡同里的人,勇敢跳出来就是阶段性的胜利。哪怕为此走进另一条未知的岔道,也是朝着更多可能性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永远被困。
至于绫最后有没有逃脱这场游戏,成为一个独立玩家?没有人知道。她才40岁。我绝对有理由相信,一个输过很多次、看透很多规则、但始终保持斗志、不甘平庸的人,终有一日,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价值,创造出自己的游戏规则,摆脱必输的轮回。别忘了(敲黑板,重点来了),她还有一个“神助攻”,跑去种树的金融男,她的灵感之源,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或许能带她走出西西弗斯的命运。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站在以金钱论英雄、以阶层定终身的功利角度,还是站在社会学家式的上帝视角,大家都在谈输赢。但,有多少人能设身处地去体会绫本人的感受呢?
推石头到底是不是痛苦多于快乐,只有当事人明白。毕竟,对于绫这样的人,在东京推石头,远远比留在秋田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