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经典第146天
继续修习论语第25讲《孔子痛苦离世而去》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他把麒麟比作自己,看作是自己,自己的命运就像麒麟的命运是一样的,那么多年几百年上千年不出一只麒麟,结果一出来还被这些人给抓住了,麒麟没有它发挥的空间,没有在田野当中自由的奔跑,反而被人类社会所捕杀,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命运,由此孔子把这个事情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所以孔子痛苦。
所以有了麒麟的这种加持,孔子的生平身世就更加的明朗了,那么孔子晚年的时候他讲过这样一句话说弗乎弗乎,就是不成不成,说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我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人呐,最怕什么,君子最怕什么,就是离开世界之后,在后代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名声,所以这是君子的这种忧愁。
君子之患,患在后世,而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所以好多人活着的时候觉得挺得,死了就死了,也不想身后事,但是君子要想身后事,我死了能不能给世界留下一点点什么。
孔子此时72岁了,他也开始想这个事情,人过七十古来稀,那我死的时候将来后世的人,哪怕一世人呢两世人呢,他们怎么来评判我呢。
我这一生出身布衣,颠沛流离,困于陈蔡,在外面跑了那14年,到处碰壁,最后70了,回到了我自己的祖国,那么我也带了好多的弟子,等我去世之后我的这些后世们,他们来怎么评价我,会有一个好的名声吗?
孔子说,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这是孔子这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慨。
他说我的这种救世的理想,我的道,吾道不行,我的道,我的理想,看来是行不通了,失望了,破碎了,理想破碎了,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我拿什么来贡献给我的后代后世们,我留什么名给我的后代,孔子此时已经为自己的身后事,开始做打算了。
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我们想过没有,诸位同学,大家想过没有,你,我,我们这些凡人,我们死了以后,会给社会留下什么东西,后世的人会怎么评价你,还是你仅仅只是像昙花一样,在我们深夜里面绽放一下,十几分钟半个小时这花就凋零了枯萎了,像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唰一闪而过,你就如一粒尘埃,没了永远不会有人再记得你,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甚至,这是你生命的意义所在吗?
你的生命就是在这闪一下就没了吗?所以老师有的时候想,对于死亡之后的这种认知,恰恰决定着我们对于生的这种态度,对于死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于生的态度。
如果我们想在我们死后能够为社会留一点什么的话,那么我们的生将变得有意义。如果我们对自己死后的事情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持一种爱谁谁的态度,持一种反正我也管不了的态度,那你的一生将是极其糟糕和垃圾的。
所以我们且不论三世因果,且不论因果循环,仅就此点这就区分出了圣人和凡人。
你想为后代留点什么吗?假如你想留点什么,那么你就是一个可成贤可成圣的人。如果我对后代我就想留几套房子,房子算个屁,房子过两年就烂了,你留点金钱,金钱过两年就花了,那你想为后代留点什么,留点我的照片吧,照片过两年就被火烧了。
你留下什么,留下的是你的口碑,留下的是你的功绩,留下的是你的思想,留下的是你的名声,让大家对你持续的铭记,千秋万代。我们做不到千秋万代,我们可以做到一代两代,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县一个村,我们可以做到若干人,几十个人,几百人,某一个人哪怕是,某一个人在你去世之后,他们牢牢的记住你,时时刻刻会想起你,会有这样的人吗?除了你的亲人之外,有一个人会记住你吗?
大部分人都是成为就是你死的当天,可能大家会念叨两次,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点点谈资,甚至很多同学在我们死的时候,连谈资都算不上,就是谈你都觉得吃饭的时候说起你来都觉得扫兴,很扫兴,连谈都不愿意谈你,你说这个人活着一辈子,你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感恩老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