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儒林外史》是与《红楼梦》一样伟大的小说,我却以为《儒林外史》写的很多是平民的生活,比《红楼梦》贵族的想象更能直击内心。
书中的王玉辉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因为他的女婿病死,三女儿想要殉节,他却说:死得好,死得好,还要说接她的母亲来见一面。
其实,王三姑娘何尝是因为想要替丈夫守节,她是因为病重的丈夫为了冲喜而嫁进来的,其实她真实的想法是
在家累着父亲养活,而今我又死了丈夫,难道又要父亲养活不成?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
自己如果守寡,就要回到家里,加重父亲的负担,家里已经了有了守寡的大姐,自己再回去,还要惹乡人的闲话。
还好,王三姑娘的公婆是通情达理的人,
我儿,你气疯了!自古蝼蚁尚且贪生,你怎么讲出这样话来!你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我做公婆的怎的不养活你,要你父亲养活?快不要如此!
王三姑娘执意如此,因为她知道只有她死了才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结果,王三姑娘饿了八天,就这样子活生生地饿死了。
王三姑娘的自尽,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另一方面自己的死也可以让父亲受到表彰,毕竟那个时代一个殉节的烈妇是会受到上到朝廷,下到百姓的敬仰。
其实,王三姑娘的遭遇也是古今中外,出嫁的女儿因为被休,或者丈夫去世而没有子嗣,被迫赶回娘家女子的遭遇一样,很少能够在公婆家得到善终,不然也不会有窦娥冤。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宗法制度,其实深层原因是因为经济因素,如果王家家世豪富,也不介意接回自己的女儿,而且王三姑娘没有子女,也无法继承公婆的财产。
古往今来,这种出嫁之后遭遇婚姻变故被迫回到娘家的女子,遭受多少的痛苦,吴敬梓看起来是写礼教制度对女子的迫害,实际上却写尽了没有财权女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