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公治长篇第二十五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和子路和孔子一起聊天,孔子说:“来,你们两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先讲:“希望与朋友共用马车和衣服,直到损坏都没有一丝遗憾。”颜渊讲:“希望不要夸张善行,不彰显功劳。”子路问孔子:“希望听听您的志向何在。”孔子讲:“我的志趣在于,使老年人感到安逸,使朋友们相互信任,使年少的得到关怀。”

如果哪天有人问你:来谈谈你的志向,你该如何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志向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更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想。

且看孔子问子路和颜渊时他两的回答。

子路为人豪爽,有义气。所以当老师问及他的理想的时候,毫不迟疑的讲到,我要将我的车马和衣服与我的朋友们共享使用,到用坏了也没有一丝遗憾。在当时,有车马和轻裘的属于贵族,而子路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些贵重的物品,他在乎的朋友之间的义气。

颜渊为人内敛,低调,德行高。自己的善行不愿让人知道,更不愿被人宣扬,只愿默默无闻的做事,不求闻达于人世,淡泊宁静,心中纤尘不染。

虽然孔子认为颜渊更贤,但是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价,子路与颜渊孰贤却未定。两个人一动一静,一人志向向外求,一人志向向内求,性格迥异,所取的价值路向也当然不一致。

再看孔子本人的回答。

从孔子回答中可以看出孔子心怀天下的大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壮有所用,这是一种极高的“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历史发展自今,这种“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古今中外却从未实现。在西欧这些“高福利“的国家似乎看到了一些影子。

“大同社会”可以说是人类共同奋斗的理想社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