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学诚法师的《问心》摘录20句:
1,烦恼的原因是心里预设了种种标准答案。
2,回忆的同时体会无常,慢慢看清事物虚幻的本质,放下贪恋之心。
3,童蒙养正,把握教育的根本,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多启发孩子的善心、知恩报恩心。
4,孩子应少玩游戏多做事。
5,家长不要做一个要求者,更应该做一个陪伴者、支持者,多关心,多倾听,陪他度过生命成长的过程。
6,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被烦恼、欲望、执着驱使,不得解脱。
7,见到他人的过失,内心产生的是自省与慈悲,而不是排斥与嗔恨。
8,吃苦了苦。发起更高远的志向,便能够逐步超越当下的生命。
9,智慧就是选择的能力,有了智慧就不会感到被动、犹豫、矛盾、痛苦,而智慧的特点之一是时空观的长远。
10,首先要尊重自己,即要对自己有高的期许,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其次要尊重他人,常怀谦卑的心态,才有高贵的人格。
11,物质可以带来一些快乐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无法长久。一切依赖于外在(无论是物还是人)的快乐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外在本身是无常的,只有向内心深处寻找快乐的源泉,这样的快乐才是无害的,永恒的。
12,内心起伏就是苦,内心宁静就是乐。
13,坚韧的习惯也是需要一点点培养训练的。把握当下,命自我立。
14,与其灭欲,不如善用“欲”的力量,把心放在对善法的追求上,令自己充满向上的动力,感受到清凉之乐。
15,贪嗔痴是众生三大根本烦恼:于己所爱执取不舍为贪,于己不欲猛利排拒为嗔,于人生宇宙真相不明为痴。整个修行佛法的过程,都是在对治贪嗔痴的过程,最后断除我执。第一步先知足少欲,便可稍控制火势。
16,要对生命有更高的期许,把自己从琐碎的小我中,一时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才能超越烦恼。
17,内心寂静沉稳,行动一定会更清晰、有力。
18,外在的一切终将逝去,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
19,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20,人来到世上,是创造、奉献的,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