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于焦虑状态的同时,我翻开了罗洛·梅的《焦虑的意义》,体会书中那些戳中内心的话语。
焦虑是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类的宿命。焦虑管理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焦虑降低到正常水平,然后将这种正常的焦虑作为刺激,以提高一个人的意识、警惕性和生活的热情。
这些话让我的情绪好了很多。老实说,我焦虑的症状在白天基本没什么体现,最多就是思绪多一些。焦虑主要进攻我的睡眠,让我所有为睡眠所做的深呼吸、集中意念在丹田等努力变得徒劳,当一丝睡意来袭时,某个东西立即阻断或者击退了它。这样来回两三次以后,睡意就放弃了光顾我的头脑,其中只剩下一些散乱的念头翻飞。烦躁、胸闷,和那想要入睡的急迫统治了我的意识,想要专注和放松的意志变得不堪一击,很难占领大脑中足够的阵地。依稀记得,自己曾经索性放弃了挣扎和努力,听凭念头和大脑的发落,反而得到了片刻的放松。不知道后来耗了多久才睡着了,然而早上五点多就醒来上厕所,然后闭着眼睛躺着没有睡意。打坐、深呼吸都做过了,感觉快到七点了,这一夜的辗转反侧因为起床才结束。除了头有些昏沉、精神欠佳外,其实没有其他的不适,我想主要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心理暗示:我没有睡好,所以会精神状态不太好。这样的应对方式已经模式化了,也没有什么大碍,算是焦虑状态下的自动运行,等焦虑下降了,也就慢慢恢复了正常。
这次的焦虑来源于女儿考研。之前已经对这件事有了理性的分析,但我想自己是被触发了考试焦虑。在求学的那些年,尤其是大学,我其实有严重的考试焦虑。那时候,一直学习优秀的我习惯于名列前茅,一旦从成绩名次上下滑,便害怕自己成为众人的关注对象。大学期间,为了争取奖学金减轻家里经济负担,我一心考取好成绩,让自己始终处于学院前几名,稳拿一等奖学金。但为了势在必得,承担了过度的考试压力,对考试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和焦虑。后来,这种考试焦虑在女儿的高考前又被唤醒了,不可避免地传导给了女儿,对她冲刺高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对我们至今都是一个遗憾。想想自己一路走来,着实不易,耗费了内心仅有的那点精神能量,才拼出了堪称优秀的学业,当然也落下了高压下容易焦虑的后遗症。那时候身在异乡都市,精神支撑贫乏,父母没有鼓励和关心,男友也远在老家,常觉孤单无依,渴盼毕业还乡。
如今女儿的待遇与我相比,已经今非昔比。随时的关爱、肯定与鼓励,总怕给不够的宠爱。但是这一代的孩子,承担着比我们从前更多更大的压力,一个考研或许左右着未来的命运走向,所以也难免焦虑。人生总有一关关要过,我深深明白,家人的支持和惦念对处在难关中的人是多么重要。纵使不能分担她的焦虑,我用自己的焦虑感制造出一种我在跟她一起经历、感受的自我安慰,总算我也是做了些什么吧!如此看来,我们的焦虑都是情理之中的。但我绝不会再重复高考前那种遗憾,不再为女儿增添额外的压力,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表现。我要向女儿传导的,是一种相信、笃定、力量,是无论进退背后都有支持和肯定的踏实和无惧。
所以,与焦虑和解,和焦虑一起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