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重庆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网红”,点开抖音,刷出来十条有九条是外地游客拍的重庆。
有被称作《千里千寻》实景的洪崖洞,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轻轨穿楼,有威斯汀酒店顶楼一览无遗的瑰丽夜景,有长江索道上掠过的湿润的山城气息,有看起来是1楼实际上是28楼——“你永远不知道你究竟在几楼”的魔幻地形……
我很高兴重庆被这么多人关注和喜爱,那令人着迷又头晕的玄幻复杂地势,在时常雾气弥漫的重庆显得尤为神秘和美丽。
但我今天不是要讲我的家乡有多光鲜亮丽,我想聊聊外地人大多不知道,但是为这种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奉献了全部力气和汗水的特殊群体——山城棒棒军。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的快速发展撞上重庆坡多坎多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山城棒棒军这样一个特殊职业。一根扁担一团麻绳,数十万棒棒大军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挑起了一座城市,挑起了一个时代。
2014年,一位叫何苦的正团级转业军人,在繁华的解放碑认棒棒老黄当师父,带着摄影师和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一年,真实描绘了这个即将消逝的行业最后的背影。
尽管制作和剪辑都不精美,导演操持着浓重重庆口音的旁白,和谈不上好听的主题曲,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优秀纪录片。
这部片子叫《最后的棒棒》,豆瓣评分 9.7。
底层劳动者的心酸
如果不是打开这部记录片,我真的很难相信拥有鳞次栉比高楼、漫天奢侈品广告、灯红酒绿的解放碑有自力巷这样一块地方,跨进巷口的一瞬间,仿佛来到了70年前的重庆。
这是面临拆迁的一块老住宅区。摇摇欲坠的楼墙,脏乱破败的走道,狭小逼仄的房间,窗子是破的,洗澡是露天的,老鼠和野猫是常客,说不是人住的一点不夸张。因为租金够便宜,一个月低至60元,自力巷里挤满了像老黄一样的棒棒。
他们每天站在五一路的路口等待着雇主召唤一声“棒棒”。导演何苦第一次挑100多斤涂料走两公里时,他说那是他人生最漫长的两公里路,然而报酬仅仅只有10块钱。
科技的发展让重庆对棒棒的依赖越来越小,很多时候一天的收入不超过30块。稀饭和咸菜是家常便饭,一周才能吃上一顿炖肉。巷口露天饭馆最高标准7块奢侈餐只有初来乍到的何苦才舍得点。
老黄已经65岁了,当了二十多年棒棒的他还在坚持。大部分衣食无忧的网友是很难理解的,这把岁数难道不该回家颐养天年吗?
甚至有人总结出“这就是没文化的下场”这样“何不食肉糜”的结论。
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语,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老黄的父亲当年被打成地主抓了起来,母亲带着几个孩子颠沛流离。因为是地主的后代处处遭人白眼,没人愿意和他成家。他与一个寡妇生活在一起后有了一个女儿,外出打工的一天被妻子喊回家告知他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让他把女儿领走。
那一刻的老黄想跳进池塘一了百了,但看看怀里的女儿咬着牙挺了过来。大字不识几个的老黄为了养女儿当起了棒棒,女儿没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早早嫁人有了孩子,在镇上买了大房子欠了20万外债,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老黄撑到背都佝偻了。
同一栋楼的棒棒河南,父亲早亡,母亲改嫁,流浪到重庆四十多岁至今没有身份证;老甘,村里谈了很多年的女友悔婚,他来到大城市梦想赚大钱回去迎娶大队长的女儿;老杭,老婆跟别人跑了,他想攒够一万块报夺妻之仇……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你很难说他们做错了什么,时代的洪流奔涌而来,运气好的爬上了岸,运气差的被裹挟至奄奄一息。
没文化就只能下苦力,挣得少就从牙缝里挤,不敢吃好的不买衣服鞋子,不敢生病,死都不会去医院。
有一段让我一度不忍看下去的情节,为了挣20块钱,老黄在别人家跪着徒手掏厕所。
可神明它未曾眷顾好人,越是底层越被压榨,面对雇主的讨价还价他们只有说“要得”的份,拿到的报酬100元是假钞,辛辛苦苦攒的钱一次次被小偷光顾,想把钱存进银行中途又让骗子骗走,出去上厕所的功夫房子就被拆了,身无分文只能睡大街……
他们像都市边缘一堆不和谐的元素,衣衫褴褛,黝黑粗糙,被这个体面风光的城市衬托得如此卑微和不堪。
他们挺直了脊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但却是最没有尊严的人,他们信奉着最朴素的真理——勤劳善良就会有好日子过,却发现勤劳善良只会被无止尽地剥削。
何苦说,你们说劳动光荣,但没人会觉得当棒棒光荣,没人会想当一个光荣的棒棒。
人性的善与恶
对于恨不得把1块钱当成100块来花的棒棒来说,斤斤计较太合理了。老黄会推卸责任,埋怨何苦决策失利,来朝天门抢生意差点被同行打,还害他丢掉一单生意,珍贵的手拉车也坏掉了。
但如果你认为老黄就是一个没什么道德观念的底层劳动者就错了。
约定好学徒期何苦的收入都归老黄,但老黄总是不守信,一定要分一半给何苦;老杭腿脚不好很久都没有收入,涂料店一有活儿老黄就找个借口说忙不过来,把业务让给老杭;与雇主走散等了一晚上终于等回了雇主,拒绝了对方100块的感谢费,坚持只多收了十元。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道,
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就像曾经发誓要报复妻子的老杭,买了好几把不同的刀,多年后见到对方也只是默默放了一首《伤不起》;自己的钱不是被骗就是被偷,想把100元假钞蒙混过关栽赃给雇主时,面对对方的据理力争他显得心虚理亏手足无措。
何苦从头到尾都很克制,没有故意凸显棒棒的贫贱生活试图引起观众廉价的眼泪,赞扬他们在逆境中持有多高尚的品德,也没有去放大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告诉众人“哦穷也是有原因的”,做一个冷血的记录者。
他只是在讲述,有这样一群不起眼的人和我们一样,有小聪明也犯糊涂,做错过事也帮助过人,有时开心有时沮丧,很艰难很小心很认真地在活着。
不改变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部纪录片优秀的地方不仅仅是真实记录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现状,更是在警醒每一个人,不改变就会被时代淘汰。
曾和老黄一起当棒棒的房土豪,学会了一技之长成了装修工,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后来还买了房;二房东大石用当棒棒存的钱租了六套房改造成群租房转租出去,每月也能有一万多的收入。
何苦一直在想办法提高收入,他带着老黄去工地,包工头嫌弃老黄年纪大抡不动锤子;老黄和老杭去给雇主贴胶带,贴得歪歪斜斜浪费了400米昂贵的胶带,简简单单钉个标示牌就能赚150块,却因为两个人都不怎么识字,把男浴室的牌子钉到了女厕所……
我们常常说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提升一个人的格局和眼界。倒卖废品尝到了商品交换利润甜头的老黄,感慨自己“懂事太晚”。
但是,幸好自力巷53号的棒棒军遇上了何苦。做事认真负责又颇有领导风范的何苦获得了建筑业务的委托,他组织带领着棒棒军学技术,把工程做得一丝不苟,从而获得了长期合作权。
在自力巷被拆除,钱财都压在废墟里走投无路的时候,何苦也没有选择“授人以鱼”。他潜移默化地教大家去改变,去跟上去适应这个时代,即使背都驼了,头发白了,眼睛也花了,只要有双手和头脑,日子是可以一天天变好的……
最后一集里,考上大学的小女儿在大石的庆功宴上有些做作地说了一段英文祝爸爸生日快乐,换成其它场合我要为这虚荣嗤之以鼻。但那时我却觉得如此温暖和有力量,大石值得这样的炫耀。
自力巷53号的人都值得这样的炫耀。
这部记录片播出后的2016年,何苦请来了300多位60岁以上的棒棒一起团年,不仅有爱心棉衣,还有100元红包。他还给老甘补办了60岁生日,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我想他们肯定会铭记这一天,铭记一位条件优渥的年轻人和他们一同努力生存的2014年,——那被人惦念和尊重的感觉。
注:4年前欺骗老杭血汗钱的骗子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良心不安,送还钱以及写了一封忏悔信给老杭。你说这世界有没有在何苦这样悲天悯人的人的推动下变好,我相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