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议题,始终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当我把想象的边界拉到地球外,拉到太空中,触及的却是一片混沌。思绪总是被各种问题所困扰。外星人是什么样?是和人类相似,还是和人类相反?未来人类社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阿西莫西的基地系列,叙述人类及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很多人盛赞是写得最好的一本关于人类未来的小说。阿西莫夫把人类放到数万年之后,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这个帝国曾经庞大而繁盛,人类文明在其中繁衍而生生不息。
而一位伟大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却以超人的洞察力,预见了帝国灭亡之后的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期,为了挽救人类的命运,他与他的谢顿计划登上历史舞台,在偏远的银河系外围建立基地,孕育照亮黑暗的文明火种。故事从这里开始,但故事并未结束。
《基地与地球》的最后,崔维兹痛心的忧虑和菲龙这个懂得转换能量、雌雄同体的异类那深不可测的眼神,将故事带到一个新的起点。
人类的命运究竟走向何方,阿西莫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瑰丽的想象。有人说,七部作品将人类的未来指向一个庄子迷梦般的未来:万物与我并生,而天地与我为一。多么令人向往的盖娅星系,万事万物不再有纷争,融为一体,分享智慧,分享感受。
纵观基地系列,人类社会与个体的命运,交织在蔚为壮观的银河帝国景象中。很难想象阿西莫非是如何从古罗马帝国得知灵感,写成这样一个故事。谢顿的心理史学,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能够精准预测未来。虽然这门学科是一个想象,不免是一个绝对激动人心的想象。依据谢顿计划所建立的两个基地,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一个心灵足以牵制整个帝国。故事的前半段,基地从偏远的银河边缘,一路解决内忧外患,渐渐向银河中心的川陀进军。
“骡”的出现,干扰了整个进程。但却带出了书中个体命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直到《基地与地球》,对个体独立性与社会整体发展的探讨,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境界。
阿西莫夫通过这七部作品,对人类社会规律如何运作给了他心中的答案,数万年后人类社会一如当今,同样有腐败,有自由与权力的斗争,有英雄人物推进社会历史进程,最终人类社会为了对抗来自银河系外的其他威胁,将发展成为一个超级生命体。
是阿西莫夫让我明白,人类一直以来的外星人形象为什么总是类似于人的样子?因为和谢顿计划一样,人们有时候容易忽略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假定人类是唯一的智慧生命,但假如不是呢?人类的命运顷刻间扑朔迷离。
银河帝国庞大的疆域,敌不过内部的分崩离析;基地先进的科学技术,敌不过突变种骡的心灵袭击;两个基地联合建立的第二帝国,敌不过行星级生命——盖娅。人类、机器人、盖娅,种种智慧形态上演出一幕幕预言式的戏剧。尽管如此,阿西莫夫依然赋予个体以意义,不管是以一己之力挽救骡危机的卡瑞尔,还是具有正确判断力的崔维兹。纵使整个基地系列,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变迁与发展,阿西莫夫却依然相信人类个体拥有难以言喻的巨大力量,这或许是美国这个追求自由的国家带给他的,或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所致。
基地系列的影响可谓深远,即使是今天读,依然会感叹阿西莫夫想象的边界在哪里。他以一种有别于其他科幻的人类社会本身的宏观角度,去探索人类的未来。没有外星人,没有激烈的星际战争,它是一部纯粹的人类史诗。端点星、川陀、康普隆、盖娅、奥罗拉、索拉利、梅尔波美尼亚、新地球、未来的地球与月球,阿西莫夫提供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当看过众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之后,再来看基地系列,总能找到很多乐趣。《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能看到银河帝国的影子;《萤火虫》里船长带着船员不断漂泊辗转于不同的星球,仿佛就是崔维兹一行;《星际穿越》里表面全是海洋的米勒星与环绕阿尔法恒星旋转的新地球很像;新地球的居民想要发展成两栖类的愿望又与即将上映的大片《水形物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群人展望未来,有一群人活在当下,又有一群人在回溯历史,人类历史总是如是。在这样一部想象未来的巨著里,同时讲述着三种人的故事,我们总能在新奇之余,找到共鸣之处,这大概是一种永不会过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