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持躬类”一章主要讲的是具体的律己修身之法。在这一章中的“律已”有两重意思,狭义上针对个人,讲的是如何严格约束自己;广义上针对家庭,讲的是如何管理家中事务。这一章与“存养类”一章的区别在于,“存养类”侧重面对外物时的内心修炼,而“持躬类”则侧重于内心修炼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应对外物。从篇幅上可以看出这一章是整部书的重点。首先,严格约束自己就是在修养身心的基础上追求一种中和的境界,既享受生活顺境时的同时能充分预见将来面临的逆境,在承受生活逆境的同时更要坚信会迎来顺境。只有这样,人处在顺境才会时刻谨慎、冷静的面对眼前的快乐,而处在逆境也会时刻积极、乐观的面对眼前的困苦。个人荣辱、家庭兴衰都是这个道理。其次,在应对外物时不仅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和节操,更要时刻小心谨慎,处处宽和待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平安,与人关系融洽。最后,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编者又再次提醒人们,最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使内心使内心纯洁没有各种不良欲念,无论与谁相处都要遵守规矩、谨慎小心。面对人生和事业时,要顺从天道保持中和,切不可把事情做得过了头。只有这样,自己和家人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和幸福。“持躬类”一章的这些思想都在告诫人要时刻保持一种“中”的状态。这种对“中”的追求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传承,又兼有些许道家的哲思与睿智。此外,篇中为导人向善也加入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元素。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时代确有其积极的价值与作用。篇中的一些“持中”“守拙”等思想,都是对人生况味的深刻理解和体悟,需要用心慢慢揣摩。
①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译文】聪明睿智之人,应当用朴实敦厚来保全自己。功劳盖世之人,应当用谦虚退让来保全自己。勇猛有力威震天下之人,应当用小心谨慎来保全自己。富有四海之人,应当用谦卑恭敬来保全自己。
②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译文】不与囤积财货之人攀比财富多少,不与汲汲功名之人攀比名气大小,不与年轻俊朗之人攀比相貌美丑,不与盛气凌人之人争论对错。
③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译文】荣华富贵,常常是怨恨产生的根源。才华能力,往往为自己招来灾祸。声望名誉大多成为招致毁谤的缘由。高兴快乐,往往导致悲伤之事随之产生。
④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译文】沉迷于歌舞女色,便会造成心虚胆怯的毛病。贪财爱利,便会造成贪得无厌的毛病。热衷于建功立业,便会造成矫揉造作的毛病。醉心声誉名望,便会造成矫情偏激的毛病。
⑤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本来面目,在古时像个甚人。
【译文】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将来被人如何评价;反观自己的真实面目,在古时像个什么人。
⑥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译文】不要轻视自己,要知道天地三才的精华都蕴藏在这六尺之躯内;不要轻视这一生,要知道流传千古的功业都是从当下做起。
⑦醉酒饱肉,浪笑恣淡,却不错过了一日;妄动胡言,昧理纵欲,却不作孽了一日。
【译文】饮酒不节饱食荤肉,放纵大笑肆意谈论,难道不是荒废了一天大好时光呢?盲目行动胡乱讲话,违背天理放纵欲望,难道不是做了一整天的恶事?
⑧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译文】同古时建功立业之人一较高下,是有志气;但同当下有所成就之人一较高下,是没度量。
⑨一能胜千,君子不可无此小心;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大志。
【译文】一个人有时能够战胜千个人,因此君子不可不对此多加小心;我何必畏惧他,大丈夫不能没了这股志气。
⑩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惟颠倒方为小人。惜君子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君子。
【译文】人们常常责怪小人陷害英雄豪杰,其实人们不知道只有做陷害人勾当的才是小人。人们常常怜惜君子遭受苦苦磨难,其实人们不知道只有在困苦磨难中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