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基础知识整理

                      【二黄】

老生二黄落音:

上句第一分句:2 第二分句:1

第三分句前节:3 第三分句后节:1 3 6 [后节拖腔时落6 《二进宫》‘吓得臣落5’ 只有导板可以落2]

下句第一分句:7 第二分句:7

第三分句前节:6 第三分句后节:5 2

落音是每个分句 唱腔结束的最后一个音️✅️️


京剧唱腔 从结构来看【二黄】:

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 板腔体是唱腔重要的部分 曲牌体是唱腔则次之


京剧声腔:

其主要部分是【二黄】和【西皮】也同时包括【反二黄】和【反西皮】


京剧唱腔板式:

【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二六 】【快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板式从板眼型式来看:

〈一板一眼〉:2/4 〈一板三眼〉:4/4[板 头眼 中眼 末眼]〈有板无眼〉:1/4〈无板无眼〉:节奏自由


以速度为称的板式有:

【慢板】【原板】【快板】【散板】

派生板式是主要板式派生出来的板式:

【快三眼】【碰板】【二六】【快二六】【流水】【摇板】【滚板】

附属板式:

附属板式只有❗️


基本 主要 派生 附属板式:

在十二种板式中 分为:基本 主要 派生

附属板式一般都把【原板】视为〈基本板式〉或者〈基础板式〉〈主要板式〉和〈派生板式〉都是独立板式 也就是能单独构成唱段的板式 〈附属板式〉不能单独构成唱段  必须和〈主要板式〉和〈派生板式〉结合才行


基本调式:

二黄以羽 徵为支柱音的商调式

旦角采用‘以徵为宫’的暂转变成以徵 角为支柱音的上五度的宫调式


【二黄】腔调式特点:

旋律进行较多 大跳较少 唱词节奏平稳 因此色彩暗淡 在传统剧里多用于表达感叹 忧伤 压抑等情绪


                  【二黄原板】

板式功能:既能叙事也可抒情 或者抒情叙事共用 〔字少腔多偏抒情〕〔字多腔少偏叙事〕也用于对话


平仄声:

京剧板腔体唱腔的所有唱句都是由上句加下句为一个基本单位构成的 上句是仄声 下句是平声〈不排除例外〉

平声:阴阳  仄声:上〈shǎng〉去〈qù〉

离离原上草〈仄声〉野火烧不尽〈仄声〉

春风吹又生〈平声〉

区分平仄声要看句尾最后一个字


句式:

分为三个分句 分别是一二三分句 第三分句分为前节后节


唱词格式:

七字句和十字句

七字句:二二三  十字句三三四


摆字:

十字句↓

|X  X|O  X|X一|X  X|OX X|X一|

|七 八|O  九|十  |七 八| 九→|十  |

七字句↓

|X一|O  X|X一|X一|OX X|X一|

|五  |O 六|七一|五一|六→|七一|


【二黄】原板:

板眼起落规律 第一分句板上张嘴 第三分句最后一个字也收在板上 拖腔也收在板上 〈上下句同理〉


反二黄和二黄:

反二黄和二黄都一样 拖腔与不拖腔与摆字没有关系 摆字不是千篇一律的 一二分句的摆字可以紧缩到一小节去〈摆字可以紧缩〉

例:《二进宫》徐延昭‘要保国还有兵部待郎’

杨波‘我有一本启奏皇娘’

这种摆字多用于情绪激动 唱腔节奏较快的结束处


常用调:

老生常用调:E调 F调

旦角常用调:D调 C调

花脸常用调:F调 #F调

老旦常用调:G调


联句腔型:

及上句借用下句的腔格结构 是正格腔型的紧缩处理 在保持句尾落音不变的情况下 组成平行式的‘联句腔型’

外部结构是上下对等的 各自五小节 内部呈现的是一二分句的板眼起落规律


                  【二黄慢板】

【二黄慢板】亦称【慢三眼】 他是将【二黄原板】通过扩展的手法发展出来的 【二黄慢板】从原板扩展出来后 除了在曲式结构基本单位 板眼起落规律 唱段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及声腔和旦腔的上下句落音等方面均与【原板】相同外 不同的是以节奏 速度比原版慢一倍 变为‘一板三眼’4/4速度较慢 在曲调上加了许多华彩音 其上句的长度 和唱词的结构位置有所变动 慢板的板式功能主要用于抒情 有时也用于抒情中的缓慢叙事 在传统剧目中 经常以【慢板】单一曲板结构组成的唱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