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一个班级,要是每天的作业都清算清楚,每个同学该交的都交了,该订正的都订正了,这个班的学习风气肯定好,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差,那怕老师的教研水平一般,哪怕你听他们的课没劲,想打瞌睡。
2、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好的纪律,也就不可能有强的战斗力。表扬和激励也是管理中少不了的润滑剂,没有它们,师生关系会趋向紧张。
3、一线教师的教育温暖,来自师生的情谊,来自同学对同学的关爱,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彼此关爱,怎能不温暖?
4、我走进教师,总能看见一片片纸屑躺在地上。为什么我一下子看见了,班里那么多同学却没有看见呢?那是因为我的心里装着“干净”“整洁”,学生心里却没装这两个词,视而不见。
5、当你记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案,你会发现,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带给你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
6、教育的第一名字叫“影响”,教育的第二名字叫“激励”。
7、最好的父母是“守望”,最好的老师是“代父母”,老师是“麦田的守望者”。一天没有教育故事,三天没有教育故事,平淡是真,也是一种教育的美吧。
读书心得
平日的生活中,身边的同学朋友常对我发出这样的感慨:“你们老师真舒服啊,一周就那么几节课,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老师嘛,有什么忙的啊,不就是批作业、备课、上课就完了嘛”。翻开《一线教师》,看到管老师说这本书记录着作为一线教师的他,每日里大量的付出、却不为人知的部分,也看到管老师身边的人在发出同样的感慨。这感慨触动了我,迫使我的眼球一直停留在这本书上。
如何让吵闹的早上安静下来
早晨,一些学生七点多就到教室了。我对学生说,早上是人大脑最清晰、思维最敏捷的好时间,浪费了太可惜。我利用魏书生的“零钱”和“零碎时间”的妙喻来说理,但仍然很少有学生用好这段时间。于是,我要求,先到校的,将椅子全翻下。这样,学生自然能静下心来读书。可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早上,学生到班级的第一件事:交作业。学生陆陆续续地来,作业陆陆续续地交,一直交到上课铃响。交作业,来回走动,一些同学爱做些滑稽的动作,逗人笑。得把这事儿解决。我规定:早上到班级,不交作业;到班级,安静看书。等大家都到齐了,统一交作业,3分钟内交完作业,课代表5分钟内,交给任课老师。
这样的好处在:1.不浪费晨读时间;2.培养学生交作业的效率感;3.学生到齐,便于组长查阅,谁没有交作业,清清楚楚。
这样的方法很好,决定在以后的晨读之前也试着用用。
“慢乱差”到“快静齐”
看一个学校的常规管理好不好,只要你留心一下,学生从教室到操场的整队,以及路上的行走队列。一个班级常规管理好不好,也只要留心这。我经常对学生说,整队要快,不是看第一个同学,而是看最后一个同学,暨美国管理专家彼得的“木桶效应”。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木桶,每个同学都是其中的一块板。同学们不可能“齐刷刷”,总有长有短。每个同学从教室出来,到站好,总有快有慢,有的走的快,有的走的慢;有的同学离门近,有的同学坐在里面。我们能做到的,必须要做的,就是尽量克服主观上造成的“短”。要将主观上造成的“短板”或“板上的漏洞”消灭掉,怎样做?1、“短板”要注意自己的“短”,努力克服自己的“短”。2、同一个“桶”上的“板”要相互提醒、帮助,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你让他快点排好队,不止是节约他的时间,也节省自己的时间。
看来“一线教师”,不是那么好当的;看来“一线教师”,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悠闲”;看来“一线教师”,还是要继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