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励员工和团队时,组织的目标会提供必要的关注点,让大家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前进。它会
指引出正确的方向,引领企业做出明确决策。它会带来大家都认同的意义,并因此获得支持。
这个目标即是公司存在的原因,也是鼓舞士气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如果处理不当的话,组织的目标会沦为企业口号,只是“嘴上说说”,不会让大家产生情感联
系。要是公司采取一些“要命”的行动,跟宣称的目标背道而驰,则会造成更大损害。比如昨天
讲到的安然公司、雷曼兄弟公司都是这样的,如果做得好,阐释组织目标就会变成提升参与感
的好机会,大家能一起为公司定义企业DNA。
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 提供建议,改善客户生活;
• 将客户与他们想要的东西联系起来;
• 让客户更容易获得产品和服务;
• 确保客户拥有难忘的体验。
讨论一个公司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组织的目标出来之后一起去思考,你
可以深入的理解,也可以将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个目标非常重要,所以直播间里每一位朋
友你所在的团队或者是你是一个小团队的领导人都要去做这个工作。
存在、行动、拥有还是反过来这个也很重要。你先得有,先把自己变成成功者的样子,然后你
去行动,最后你就会变成一个成功者。
将任务变为意图,每件事都能充满意义,除了选择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因素也有助于塑造
心态——意图。我们的每个行动、思虑和感觉都出自某种意图,而意图是产生结果的原因。因
此,我们所持有的每个意图,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都会产生某种结果。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吸引力是非常厉害的。因此我们要对每一个行动、思虑和感觉负责,也就是
说,对我们的每一个意图负责。当我们有所打算,也就等于在这个意图之中播下创造的种子。
比方说,一样是过日子,我们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我们对于他
人,可以想方设法地给予激励和启发,也可以静默忍受,不置可否;我们可以抱着创造新可能的意图,也可以跟着别人庸碌前行;我们的意图可以由目标领导,也可以放任自己被领导。这
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
就像我们一直在讲在春节之前就要把你的目标完善。这个就是在你的一念之间,你是完善还是
不完善,那是不同的。完善的人会有执行的方向,没有完善的你没有。
作者曾经写的一本书《虽然成功,但有些东西不见了》说的是他前一阶段生活和事业的感想,
他虽然完成了许多目标,却感到空虚不已。他曾经以为成功就是做完清单上的每一件事,但他
还是对于自己的每一天是否成功而烦恼不已。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但因生活所迫,这时候他
也只能自立自强,找到适合自己的解药,因此他有意识地要让自己每天都成功。这对他来说是
个有挑战的想法,所以他必须采取一连串务实的步骤才能实现。
跟人生规划密切相关,如果你的目标总是短期的目标,你没有长远的,长期的,你就会有这种
感觉。虽然你的目标完成率,但是你非常空虚,并不踏实。但如果做了人生规划,你最重要什
么,因为我们最终都会涉及到他人,涉及到爱、感恩。
推回来的目标就完全不同。每天的计划都得完成,如果每天的不完成,每月的目标就完不成,
那你每年的目标就完成不了,你一生的目标就完成不了。所以你每天的都去完成,你就会知道
你这个月的,这一年的,这一生的就会去完成。
所以你不会空虚。所以作者说因此他有意识地要让自己每天都成功。这对他来说是个有挑战的
想法,所以他必须采取一连串务实的步骤才能实现。所以你每天都要活在当下,每天都要行
动。
作者的第一个行动是,每天早上在我的日记里写下今天想要成功的意图。不是明天、不是实现
目标的时候,而单单是指今天。这就是我们说要把我们的规划规划到每一天。然后问自
己:“等到今天结束的时候,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成功?”于是写下三个重要标准,以此衡
量今天是否成功:
1.激励参加领导课程的学员;
2.帮助领导者发现他们的核心目标;
3.回家以后能跟孩子们在一起。
我抱着意图采取行动之后,每天都是以此为依据来做出选择。我选择每天运动,因为他知道运
动让我精力充沛,在传授课程时必然士气饱满。
就像今天有人说精神饱满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挑战营的朋友们坚持运动你是精神抖擞的。他选
择深入倾听客户,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理解。选择回家后跟孩子们一起玩,而不是瘫在沙发上像
团烂泥!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和成功的关系也因此出现变化。我每天都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滋味,那
不只是完成什么任务而已。因为我想要成功,成功也就成为一种有所意图的心态。
就像我们共读书籍,每天这个书都会进展。越读越往后了。作者举了个例子。
罗伯是个很厉害的业务员。他是某大型媒体公司的销售与采购部门总监,他的经营方式大概是
我看过最具侵略性的。当我们开始训练课程时,罗伯正因为几个已经设定死的目标忙得晕头转
向。
投资人和分析师对于公司的评价,就全看他能否圆满达成目标。那段时间,罗伯在工作和家庭
中都面临极大压力。
罗伯已经结婚,有两个小孩,但他很少回家。就算回到家中,他也早就累坏了,完全无法保持
清醒,而且心情也不太好。后来他太太就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再不改变,这个婚姻就算是完
了!罗伯烟不离手,抽起烟来一根接着一根。他说这样才能保持清醒。后来公司的医生也给他
下了最后通牒:再不戒烟,你就要倒大霉了!当作者找他的同事进行反馈访谈时,第三个打击
清楚而响亮地到来:如果他在公司的霸主姿态再不收敛,同事们便再也不愿跟他合作……
他虽然这么努力,但是四面楚歌。那么改变要从哪里开始?意图。罗伯答应来参加训练课程,
作者让他快进到人生的终点,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你希望在自己的丧礼上,看到、听到、感
受到什么呢?作者叫罗伯为自己写一篇哀悼文,写出他希望跟大家分享的,他在生活、工作、
家庭和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一个极具突破性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象一下你死的时候如果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
度给已经死去的人写一个追掉文章你怎么写。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会醒悟。在罗伯的反省和
回忆中,并未谈到不惜代价达成目标、家庭四分五裂,也没说到抽烟恶习加速自己的死亡。出
现在悼文里的,是他想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因为他有能力培养他人、促进团队合作来提升绩
效,因而受到大家的尊敬。身为人父,罗伯认清自己的真正意图是想要成为充满爱心、提供支
持,并且趣味十足的爸爸,能在养育孩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丈夫,罗伯确认自己的意图
是尊重婚姻,尽己所能点燃配偶心中的爱情焰火,不管现在那株火苗是多么晦暗微弱。罗伯更
写道,他最终的意图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回忆和反省结束后,我们再开始另一项练习,找出未来三年的意图。作者让罗伯专注在未来的
十二个月,他希望自己的意图是什么?“要把握现在。”两年后他的意图是什么?“要受到启
发。”三年后他的意图是什么?“希望自由。”然后他们把每个意图分解成一套明确的衡量标
准,让他知道自己是否成功。这就是指导他未来选择的路线图。
罗伯对于成果感到惊讶。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戒了烟。因为他发现,如果他不戒烟,因此而
丧命,那他是对不起家人,孩子,不能完成去培养别人的目标。它的价值就不同。这种动力来
自人生规划。过去多年,他戒了好几次都戒不掉,作者问他这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他说每次想抽烟的时候,那个“把握现在”的意图就会出来敲警钟。要是他再继续抽烟,就不是在把握现
在。这让他有勇气抵抗吸烟的冲动,最终戒除恶习。
他也找来个人助理重新安排工作日程,每个礼拜一定要空出两天可以准时下班回家,陪伴孩
子,为他们讲床边故事。
他每个月都会找个星期天,请爸妈过来帮他照顾小孩,好让他有机会跟太太重新培养感情,挽
救婚姻。他主动向团队和同事寻求帮忙,请大家指导他的计划来达成目标,而且愿意实时做出
相应调整,这让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而他做出的种种必要改变,不但让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也带来了更好的成果。
“意图”正是我们必须每天锻炼的领导力量。作者建议大家,每天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让你
不会偏离正轨:
• 你今天的意图是什么?
• 你今天要主持或参与的会议,意图是什么?
比如说你要开碰头会,今天你的意图是什么,搞清楚了才能达到目标,否则就是糊弄。
• 你即将要展开的对话,意图是什么?
你要跟谁交流,那你的意图是什么。你跟你的妻子或者是老公你要交流,那你的意图是什么,
你要清楚这个了,那你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 你今天要上台做报告,意图是什么?
• 你身为朋友,意图是什么?
• 你身为父母,意图是什么?
• 你身为合作伙伴,意图是什么?
你为什么是合作伙伴,你想干什么?你想要共同去创造业绩,增加收入,那么你身为合作伙
伴,你是不是要完成团队的目标,修建管道。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问问你自己意图是什么。
• 你身为社区成员,意图是什么?你比如在你的小区,希望小区生活环境非常好,那你就不会
去和小区保安犯脾气。
• 你身为领导者,意图是什么?
你是希望你的员工、同事跟你一起努力呢还是想每天拿他们当出气筒,不是指责就是批判。
• 你掌管这家企业,意图是什么?
• 你作为一个人,意图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些问题的答案来促成改变和发展,可以用电视节目“奥普拉秀”来做例子。奥普拉曾
说:“管理我生活的头号原则,是意图。”她说她的最终意图,就是对世界有所帮助。她曾找来
所有制作人开了一次盛大的会议,她说:“我们现在要变成一个有意图的电视节目。”大家当然
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奥普拉回答说:“我们秉持着让大家表现出最好自我的动机,继续来
做节目。我们要成为一股促进良善的力量,这就是最终意图。”
就像我们平台,我们的意图是要协助没一个创业者实现他的人生梦想,为社会做贡献。要是你
知道这一点,你对和你一起创业的人因该什么态度呢?你是要协助对方实现人生梦想。
根据你问自己的这些问题,你可以利用你的答案来指导你自己。比方说,如果希望自己主持的
会议大家能充分参与,那么你要选择创建一种互相倾听的环境,让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大家提供的意见来形成共识。如果你身为父母的意图是陪伴孩子把握现在,那么一天工作结
束后你就要回家,关掉那些吵个不停的电子通信设备,不管孩子们要做什么,你都得陪在他们
身边。
你可以随自己高兴,认真面对那些问题或者不当回事。但等到一天结束的时候,你的生活终究
会反映出你的意图。
用目标心态领导你的生活
如果你做好了你自己的目标,那么2023年一定是你大收获的一年。
我们探讨了自动反应、选择和意图的区别,加上从行动心态转变为存在心态,这条目标领导的
道路正在贯穿你的生活。这一切都要从目标领导开始考虑,并需要谨慎设定意图。
爱因斯坦曾谈过一个观念,他说:“如果应对问题的意识层次,与问题产生的意识层次处于同
一水平,那么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各位如果只专注于行动,不想办法提高思维水平,
就不可能做到目标领导。我们在上一本书《当下的力量》里也学到了是你的思维,是要穿越云
层,因为我们受到的训练是采取行动,我们因为行动而获得奖励,所以我们沉迷于行动。但光
有行动,并不能保证你的行动是正确的。所以你得有方向,有目标。
戴维是勉为其难才来求助的领导者。他公司的HR介绍我们碰面,但他可不太乐意见我。他不
相信什么个人发展,也不想跟哪个培训师一起浪费时间。
我们有的人目标感极强,但是就是不学习,不成长,觉得浪费时间。但他也没有太多选择,因
为他最近参加了一项未来评估的测验,结果显示,他的领导风格存在问题需要解决。评估报告说他太过于吹毛求疵,让底下员工很难办,不切实际的步调,让大家没时间提供优质
成果。而且他倾向过度指导,更让员工觉得毫无自由。
开始的时候,作者先询问他的领导哲学,以了解他做了哪些事、为何这么做,以及他对自己扮
演的角色有什么价值等看法。但戴维只是简短响应。他说他不是个领导者,只是一名技术专家
(虽然他底下已经有三千多个员工需要带领),他的角色只是达成某些数字目标。这时候作者
意识到,直接切入领导能力的问题并不能得到答案。于是作者先退一步来探索,想了解目前为
止塑造他职业生涯的因素,并探讨对他未来的影响。
他同意这么做,但也很快告诉我说他的生活一向平安无事,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两个小
时以后,戴维的生活经历还没说完,所以我们不得不再安排第二天的课程。第二天,我们又讨
论了三个小时,戴维描述了他丰富的经历,以及对他的职业生涯和领导能力的诸多影响。
在他过去的经历中,有三种重要价值观凸显出来:做对的事情、设定高标准,以及完成工作。
这三种价值观对戴维非常重要,这是受到他父亲的强烈影响,而父亲过去正是戴维的重要榜
样。
当我们检视他的目标时,戴维自己也不太清楚。他只知道自己在变化中逐步成长,也勇于挑战
现状。当目标向上提升,需要他竭力达成时,他的表现会更好。
他也很看重对他人的忠诚,包括对朋友和家人。我们探索了他的目标,最后得出结论:成为机
会创造者。这句话令他感到强烈的共鸣,也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点燃,关键是你要有学习的心态。如果你没有,你就会停滞不前。
作者问戴维,如果摆脱过去的想法,以目标导向来进行领导,会是什么状况?起初他不敢确
定,因为具体想象起来并不容易。接着作者引导他说,如果他每天都要成为机会创造者,那么
根据这个目标来领导,他要做些什么?他的回答如下:
• 寻找公司成长的新机遇;
• 培养人才,鼓励大家发展和成功;
• 把问题当作是学习和不断改进的机会;
• 建立关系以取得更好成果;
• 保持充沛的能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最高峰;
• 做出贡献。和他初进入公司时相比,为公司、产品和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状态。经由这些证据判断,戴维知道内心的目标何在,他也因此在内心注入动机,让自己表现出最佳
自我。然后作者请他再想一想,要是这六个因素成为他领导架构的支柱会怎样。这下子他懂
了。戴维第一次体会到领导力可以跟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真正地联结起来,领导也不再只
是干巴巴的理论概念。
• 寻找公司成长的新机遇;他要创新。
• 培养人才,鼓励大家发展和成功;激励。
• 把问题当作是学习和不断改进的机会;挑战自我。
• 建立关系以取得更好成果;
• 保持充沛的能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最高峰;
• 做出贡献。和他初进入公司时相比,为公司、产品和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状态。
领导人的五项行为准则在里面体现出来了。所以戴维第一次体会到领导力可以跟他自己认为最
重要的事情真正地联结起来,领导也不再只是干巴巴的理论概念。
我们把他的目标领导架构演化成生动的领导方法,画出一张路径图,让他清楚了解自己的领导
力应该是什么样子:
目标领导架构
接着我们让戴维进一步深入思考,把目标领导扩展到他生活中的重要领域。我请戴维好好想一
下哪些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证明他是朝着目标前进的。最后他提出:维系亲情、确保个人幸福、持续学习及成长、维护友谊和感恩反馈。我们把这五个项目列进在他的个人架构中
目标领导的生活架构
回到了感恩、爱。每个人真正的成功都会回到这里来,作者用戴维的例子。
戴维发现,把目标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之后,自然能够把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不会再像过去为了优先级产生矛盾和冲突。他在决策方面的质量也显著提升,因为他很清楚自
己目标何在,面对繁忙的日程安排也不再慌乱。
目标导向让工作和生活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有助于明确方向感和信念,带动你前进。
目标领导的步骤扫码关注思涵讲书,每天直播间一起听书,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