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桩重任都有正确的心态,他们先讨论目标,这是要让大家知道,此次活动就是要对此做出更新。
以前该公司的目标是:确保我们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这对于提升参与感颇见功效,但现在大家认为这句话已经过时了,而且也不能反映在业务数字上。
作者与他们分享一些其他组织的目标陈述,以激发思考:可口可乐:对身体、心灵和精神带来全新的体验。
迪士尼:为全世界各年龄层的人带来快乐。
脸书:让世界更加紧密。
宜家:为大家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天空新闻台:精益求精。大家看这里是不是都带有爱。
作者请主管们各自写下自己心中的目标陈述,说明公司存在的理由,它之所以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原因何在。由此得出的关键主题如下:
• 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 提供建议,改善客户生活;
• 将客户与他们想要的东西联系起来;
• 让客户更容易获得产品和服务;
• 确保客户拥有难忘的体验。
然后他们继续讨论这些主题,要求大家更加深入探讨:为什么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什么要提供建议,让客户和他们想要的东西可以联系起来?为什么要确保客户拥有难忘的体验?
虽然这些问题好像都有明显的答案,但是这样的对话让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去思考共同的话题焦点。最后终于出现一个既简明又很吸引人的想法:让生活更轻松方便。
在获得初步结论以后,他们在百人大会上也进行类似操作,让每位主管带领十位员工探索主题。我严格指示主管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影响员工,而是要让公司真实的核心理念浮现出来。而那个“让生活更轻松方便”的想法,果然又再次出现。大家都喜欢这个理念,认为公司存在的理由就是要让员工、客户和股东的生活都变得更轻松,更方便。对于这家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这样的理念非常有意义,因为他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努力如何带来明确的价值。
他们根据前面提到的七个重要原则,验证目标是否成功:目标会让你充满能量。“让生活更轻松方便”无疑会让大家更有能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昂首阔步。目标会增强你的弹性和抗压能力。
每个人都同意,遭受挫折时,“让生活更轻松方便”会帮助他们迅速恢复斗志。目标会帮助你发挥到极致。大家都看得出来,“让生活更轻松方便”和全力以赴的关系。目标让你的创意左右逢源。
所以让生活更轻松方便之前要全力以赴,“让生活更轻松方便”的承诺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提出更新颖、更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目标点燃你的热情。让生活更轻松方便”的理念让大家心情振奋,热情洋溢。
6.目标带来激励和启发。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让生活更轻松方便”的目标能提振大家的精神。目标和你的真实自我相联结。了解公司是为了“让生活更轻松方便”而存在,大家自然乐意遵循。这个目标符合所有必要条件,因此执行委员会同意将其纳入企业文化之中。
一个组织不管发展到了什么阶段,重新定义目标都非常有必要,它能彰显意义、与时并进。如果企业需要新的能量、新的视野,就应该重新定义目标。或者说,要是你刚开始设立公司,正要打拼新事业,那么就从定义目标开始吧!
所以大家看,比如说我们这里很多人做安利,安利的目标是什么?大家看看,为什么所谓的领导人最后会坚持不下去,因为他歪曲了,人家是为你的生活添色彩,但是有些人会做成什么样呢?什么都不要了就要做这个。那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作业比他好,所以他偏离了企业目标,那必然失败。因为他变成了一种完全是自己,跟这个没有关系了,不一致了,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所以造成了他的团队也不可能凝聚,遇到风吹草动就完蛋,遇到调整周期就换旗帜了。
如果真正明白这些道理的就不会,他会跟这个是一致的。所以,他是为生活添色彩的。别的梦想不能丢了没有了,那就糟糕了。这个意思是一个道理,作者说的期项关键点很关键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三章,培养目标心态,改善当下现状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改变心态就是改变生活你的生活就是心态的结果,这句话大家记下来。现在各位已经更清楚目标是什么通过前面的共度、目标为什么重要,也开始确定自己的目标了,这时必须了解心态及它对目标领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14号就小年了,你的目标都要在小年之前确定,尤其是2023年的目标,你要赶快执行了。
我们的心态即我们持有的既定态度。现在的神经科学,利用核磁共振成像(NMRI)等技术,就能实时研究大脑的结构变化和诸般功能。最新研究显示,大脑比我们过去所知更具可塑性。这些新发现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思维方式的发展,找到培养正确心态的阻碍。
透过练习,我们能从神经网络中建立新的联系,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这一章中,我们要探讨一些深刻的心态转变,这能帮助大家把目标嵌入到日常体验中。以下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特性:
• 行动:专注于任务达成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前面刚讲的一本书《当下的力量》,要活在当下。
• 拥有:集中于物质积累与消耗的心态。
• 存在:以天性为基础,整合真实自我的心态。
• 选择:在任何状况下选择心态的能力,亦即决定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
• 意图:有意识地发展心态的机会。目标心态的核心,即以目标为导向的意图。不能偏离目标。
将被动变为主动,理想将提前到来。我们直播间的很多朋友都已经从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比如共读书籍的问题上,大家都能准时起床,准时进入直播间。但是还有一些人,他是躺在被窝里的,那他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是不是,所以这些人还没有从被动变为主动,他们还是很被动。
你早上醒来的时候,脑子里想到什么?最常出现的答案大概是:
• 孩子
• 早餐;吃什么呢?一睁眼吃什么呢?
• 交通;今天我上班会不会堵车呢?
• 天气;今天穿什么衣服,冷不冷。早上一睁眼很多人都是这个
• 邮箱;看看信息吧,有什么信息呢?作者写这个书的时候主要靠邮箱,看看邮箱。
• 开会;今天早晨要开什么会呢?今天核心会会有什么内容呢?
• 今天要穿什么?今天要穿什么衣服,我要见谁呢?
• 今天要去哪里?
• 半夜出了什么事?半夜为什么有个响动呢?出什么事了呢?各位一定会觉得,这样的清单可不怎么振奋人心啊!一睁眼想的这些会振奋吗?不会。因为这些事情都有个共同点……都是“任务”。就算早上想到活泼的孩子们,大概也是跟学校、作业有关。
更具体地说,这只是一张“待办清单”而已。当作者询问过全世界几千个领导者,问他们早上会想到什么之后,作者可以明确地说:大多数人都是用身体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运作。
好消息是,习惯性反应有许多好处。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的心智感官大约每分钟可以接收一千一百万条信息,但大脑意识到的其实只有当中的四十条左右,其他那些就是由潜意识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处理。
大脑创造的“快捷处理方式”能帮助我们迅速解读信息,在决策时节省能量。所以我们早上一清醒,就能快刀斩乱麻,略去那些不重要的事物,不必多耗费珍贵的能量。
但是,这样也可能会让你人生只剩下一再重复的动作,变成团团转的机器人,而不是充分体验生命的存在。要摆脱这种“生存状态”,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为主导的“存在心态”。大家看,回到目标上了,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行为的主导的存在心态,为了实现这项转变,我们必须根据以下方法来克服挑战。如何转变心态呢?拥有,行动,存在。从拥有到行动,从行动到存在。
我们都会对自己说,想要“拥有”什么东西,必须去“行动”,就是你想要什么?你想最终拥有什么,所以必须去行动,不行动是无法拥有的。做我们要做的事,然后才能“成为”我们理想中的那种人(“存在”)。也就是说最终成为成功者。但这是颠倒的错误思考。
快乐。作者说挑战了他这种不知不觉养成的心态,问道:“这真的是推动你未来发展的最佳思路吗?”作者曾经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长(CFO)进行培训。戴维刚满五十岁,爷爷是煤矿工人,父亲是职业足球运动员。
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摔断脊椎,结果他不得不重新接受教育,转换职业生涯的轨迹。他因此得到的启示是:如果我足够努力,就能获得经济保障,退休后才会在退休之后一年半就去世了。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戴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尽己所能,表现出最好状态。这句话真的能为他带来鼓舞,他可以预想自己如何运用这个目标,尽己所能成为最好的丈夫、父亲、财务长、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因此,要等到退休才快乐,会是最好的选择吗?他也知道不是这样,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改变。所以作者鼓励他考虑另一种方法。那么他原来想,我现在去努力,等到我退休以后再快乐,这个是有问题的,对不对?所以他鼓励他用另一种方法就是转变心态,就是倒过来存在,行动,拥有。
也就是说你先成为你理想中的那种人,然后再让他来塑造,也就是去行动和影响你的行动和所得,那么达到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就是跟我们做人生规划是一样的,一致的。我们人生规划是先要找到你的愿望,然后你才会有动力去行动,最终你才会成为那个人。所以真正正确的转变心态的方式,那是先是他叫存在,就是你成功后的那个结果你先要把自己想象成是这样,先朝你理想中那种,再让他来塑造和影响你的行动和所得。
这个大家要记下来,把前面跟这个都记下来,你哪个是对的,前面的打一叉,后面的打一勾,这样的话你就会时刻提醒你自己。存在你可以写上括号愿望,要是行动拥有那你直接可以写一个括号实现。要真正的理解这个意思。
考虑到戴维刚满五十,作者又挑战他,作者认为他太年轻了刚满50岁,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很多人说我都50了,都年过半百了,我已经土埋半截了,那完蛋了是吧。
作者请戴维考虑一下如果是以目标导向来过日子,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以他最好的状态来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很快就知道,他想要的幸福快乐不必再等十年。
他问自己:“如果我下定决心,每天都要表现出最佳自我,会有什么改变?”他的答案是:
• 我可以陪在正为考试而努力的孩子身边,不必等到他们都已经离开家了才叹息机会不再。
• 我可以重新和妻子营造良好关系,重建二人生活,不必等到孩子们离巢才试图弥补空虚。
• 我在部门会议上表现得更出色,而不是呆坐在那里看别人主导议题。
• 我可以更好地带领团队,激励团队成员,为公司提供更好的财务指导,而不是满足于平平无奇的绩效。
• 我可以主动拓展人脉,和更多专业人士保持联系,并接受别人的邀约,而不必总是以太忙推脱。
• 我可以重新骑上自行车,跟几千位业余选手在公路上追风奔驰,一起完成环法大赛,不必等到人老力衰才怨叹时不我与。所以大家看到没有?就是要行动,活在当下。
于是,戴维调整好心态后才开始行动。作者后来再跟他碰面时,他刚骑完环法大赛。戴维谈到自己一马当先,率先骑到赛程中的最高峰,在等候队友赶上来时,稍微停下来看看远方的风景。那时候的他感到非常激动。看到四周的自然之美,戴维深刻地理解了,要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何必要等十年呢?这个选择今天就掌握在他的手上!转换心态之后,他以目标为导向,不再把自己的“待办清单”放在第一位。这是作者向众多领导者提出的重要观点。“待办清单”是永远办不完的。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你想怎么“活着”呢?关键就是,你要把“存在”放在“行动”之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你每天要去做第二天的规划,一个思维导图。那因为你第二天就不用想了,你起床之后就是立即行动,去执行就可以了。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将不可控变为可控,快速扫清前进障碍。大家其实,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明日复明日?天天光想那个任务清单而不是行动。想健康却不去锻炼,就像这个似的,等我退休了以后我再去运动,我再参加环法大赛。
那大家想想这不是泡影吗?所以你要现在立即行动,你行动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快乐的。而不是辛苦和劳累,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工作,我们的创业是快乐的创业,不是等到我成功了我再快乐,不是这样的。
在二十世纪中,发现“刺激”和“反应”之间还有一个“选择”。上个世纪,可能是心理学界的最大突破。尤其是维克多·弗兰克的非凡著作,让我作者对这个观点深有所感。弗兰克的重要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深刻陈述:“人的一切都可以遭到剥夺,唯有一件事除外,这也是人的最后自由——不管遭遇到什么状况,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法。”
人生总是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而选择的结果也会决定生活对我们的影响。比方说,有意识地选择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们的表现和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发生一件事是扩大了你的的人脉,还是缩小了你的人脉。你是让路更宽了,还是让路更窄了。这都是你的选择。
作者又举出一个例子,修先生是某跨国大企业的美洲区总裁,他一向主张选择的力量,并大力倡导,鼓励他的团队和员工全心全意地体会和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星期一早上,大家正从周末休假的闲散中转变过来,修先生会满怀感激地向上班的员工道谢。
这让大家觉得很奇怪,他们从来不曾因为只是来上班就被感谢;修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他知道大家的选择。他们选择进入这家公司,而不是去竞争对手那里;他们选择来公司上班,而不是待在家里跟家人在一起。他感谢来开会的团队成员,因为大家选择齐心协力一起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修先生的态度对于员工的参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从公司整体的出勤率即可看出。而且大家对修先生表现出来的忠诚和信任也已经到了传奇的程度。感谢而不是指责。
但是你的选择是否让你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呢?根据心理学家的估算,我们每天大概会产生七万个想法。这可真是不少,平均每小时三千个,一分钟就转了五十个念头。每个想法都可能成为一种选择。但选择有些是意识下的产物,有些则不是。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如果我们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有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
有一次,作者为一群高级主管上多元与包容的发展课程,他们谈到怎么帮助大家欣赏每个人之间的差异。课程中,他们探讨了偏见,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偏见。有一位学员就说,她知道自己对“懒惰的人”很有偏见,大多数的人也都点头表示同意,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不努力的人。
作者的确也是这么想的,但还是反省了一下,并且鼓励大家继续思考,因为会去上班的人很少故意选择懒惰或表现不佳。作者的经验是,如果有人表现欠佳,必定是有什么理由,因此在做出任何假设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去了解他不能发挥潜力的原因何在。
作者要求学员们考虑可能导致懒惰的原因,他们想出一些,包括:
• 在家庭中遭遇到一些个人问题;有人在家里发生什么事儿
• 缺乏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技术;所以你要协助他提升能力和技术
• 跟直属上司或同事的相处有问题,因此缺乏动力和愿望;要解决他的心态问题
• 不赞同组织的策略或文化方向。
所以作者指出,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都会引导出我们做出选择。认定某人懒惰,会导致我们选择忽视、躲避或容忍这个人,而不是去了解到底出了什么事。
要是自己受到别人的忽视、躲避或容忍,你自己会有什么感觉、会如何反应呢?你一定无法表现出最好的自己,而且身为领导者,这种做法也肯定无法帮助对方识别并克服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从而提高他们的表现。
我们有些领导者呢,他就是他自己可以,但是别人不可以。他自己生病了需要休息,但是别人生病了应该带病工作,这个就是问题,应该关心。但是反过来是自己生病了可能会带病工作,别人生病了,只要关心去建议他休息。
在意识层面上了解自己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此一来才能发挥选择的影响力,我们在人生中就不会只是随波逐流的乘客,而是坚定地坐在驾驶座上驾驭自己人生的司机。如果你能认识到,人生的一切其实都是选择,那么你必定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自由气息。你不必再对周遭发生的各种事情逆来顺受,而是学会深思熟虑地选择自己应对的方式。在这个祸福难测、万事万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慎重选择应对方式的能力才是挺身迎接挑战和不断发展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