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案头的两本读物——朱煜的《阅读,让教育变好》、汪曾祺的《万物有时》,我都一一翻阅。源于个人的阅读爱好,《万物有时》倒是反复研读数次,倒有几分认真。汪曾祺的作品,我之前也陆续读过几本,比如《人间草木》《逝水》,让我或多或少对他的作品以及作者有所了解。现在,精读《万物有时》一书,仿佛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景一样,又一次走近作者,走近他的文学作品。汪曾祺所写的鸟、虫、鱼、兽,自然界的草木春秋,以及故里杂忆都是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缩影,这是他人生成长的足迹,是他思想成熟的映射。在他的作品中,无不彰显着地域的文化性和时代的政治性。诚然,在他的笔下,有对自然的惊叹,也有对少年时光的追忆,更有政治上的不堪回首。“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摘自《花园》)不是草真正的慢慢地站起来,而是在作者眼中,一枝一叶总关情。那些草的形态,便是作者幼时心灵最好的体现——纯真至善,蕙心纨质,自然也有爱的影子。“小时候胆小害怕,黑的,树影风声,令人却步。而且相信园里有个‘白胡子老头子’,一个土地花神,晚上会出来,在那个土山后面,花树下,冉冉地转圈子,见人也不避让。”想必每个人读到此句都会在记忆深处,寻觅童年那一桩桩囧事,父母吓唬孩子的:“乖,睡觉觉,要不瓜疯子来了”,自己吓唬弟弟妹妹的:“你若到爸妈那里告我状,我就让毛鬼神来抓你!”诸如此类的场景,现在想来,颇有几分童趣。可这何尝不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呢!谁都经历过童年,在成长的旅途中,都会留下一串串记忆的符号。苜蓿地里捉蝴蝶,半崖洼上掏鸟窝,玉米地里捉迷藏……这些曾经的生活掠影,伴随着时光的飞逝,早已成为一种记忆,但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滋味,甚至怀有一种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心境呢!
万物有时读后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草木春秋、虫鱼鸟兽、故里风物,这些普普通通的人间烟火,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竟然生生地击中了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
- 《万物有时》完备的收录了汪曾祺写草木虫鱼鸟兽的系列散文,共分“草木春秋、虫鱼鸟兽和故里杂忆”三部分。 汪曾祺一生喜...
- 自我蜕变之(21) 汪曾祺,第一次读他的文字。而《万物有时》是本散文集,当时只是喜欢书名就买了来。当拆封后,欣喜的...
- 教师前言:《呼兰河传》是一代才女萧红生命弥留之际的作品,她一生颠沛流离,渴望过着平常人家的日子,可正逢国家动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