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论语.学而》第三章,我真正明白了“本”的真实含义,顿悟了我们的本在哪里,我们为人安身立命的根在哪里。
“本”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木的下面有根,才能立住,非常形象生动。不管是国家、家庭、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一个本,本立而道生,有了“本”才能生发出更多,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和壮大。
孔子讲仁、义、礼、智、信,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德的基本准则,而孝悌又是仁之根本,所以我们的本就在孝悌,在家要能够做到好好孝顺父母,不只是孝,还要顺,要顺着父母的心意,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在外要尊敬兄长,生而为人,我们就要守住我们的"本"。
有了“本”,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去“务本”,要专心致志地去做最根本的事情,效仿道德经上士闻道的做法,勤而行之,在行的过程中,就能慢慢摸索到仁道。
“本”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是我们做所以事情的基础,我们只有守好自己的本,才能才成仁义之人,才能有所为,在我们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在孔子哲学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最守孝道的,也是最能抓住本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仿佛越来越少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被手机和互联网产品占据,越来越多的人给予父母陪伴的时间屈指可数,即使见面,也都是各看各的手机,没有了心与心的沟通,也没有了面对面的热聊……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惨不忍睹,这其实就是在不断地丧失我们的“本”。孝悌有时候不一定是物质的,父母更需要的其实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呵护。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你我都可以放下手机,远离电子产品,给父母和家人更多精神和心灵的陪伴,能有更多的沟通和倾诉,彼此多一些内心的滋养,我们的“本”才会更加的有质有量。父母是我们至亲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立好本,维护好我们的小家,进而去维护我们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