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学写作,就别只看学写作的书

记得从一开始接触写作时,我一口气买了十几本有关写作的书。看了一部分之后,的确入了写作的门。

但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别人都写过,而且比我写的好,逻辑清晰,素材案例丰富,结尾升华有意义。导致我严重怀疑自己不是写文章的料。同时我也于是开始思考,我到底应该写什么。

家庭教育专家大号太多了,而我区区一个无名之辈,仅靠生了俩娃,养育俩娃的经验写出来的文章,就能胜过人家吗?显然不是,文章是写出来了,观点也有,但几乎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言之无物。

后来有机会读到了连中国老师的一套《非一般的作文课》之后,对写作又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假期又看了关于脑科学的书、以及个人成长跃迁的书籍,写文章时突然就有了另一些视角,有了丰富的论据。

于是我明白:想要文章写的有深度,就不能只看教写作的书。

1、

今天有幸读到了罗老师一篇文章,看后茅塞顿开,也更坚信我的想法是对的。

文章重点提到了一本书叫《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这本书据说有点高考水平的考生几乎人手一本。它可以教给孩子如何思考有深度,从而提升写作水平。文中提到,虽然书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听着深,但重要的是,这些思想能给孩子一个“思考的坐标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写作文不再局限于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等这一类人人都会写的例子,而是能站在哲学家的肩膀上看问题。

我们从搜索引擎里搜索写作的本质,会看到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写作是通往深度思考的桥梁,也是每个人自我表达、联系世界的窗口。写作的本质:输入、思考与输出 。

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老师也曾提到:“想要文章言之有物,深刻而又生动,就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运用人生的目光审视自然、审视宇宙、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深入思考过写出来的文章,更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所以,写作最根本的,是拥有深入思考的能力。

2、

那如何培养我们自身深入思考的能力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普通人不能深度思考的常见原因在于, 知识储备不够,阅历不够、或者深度思考的时间不够,不够专注、还有固有的思维定势,习惯于浅层思考,只看现象,不去探究本质,没有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拆解分析问题方法等等。

那么想成为一个深度思考能力强的人,首先需要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实践和总结。足够的知识储备,才是进行深度思考的基础。

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覃远菊曾提到:不要局限于一种类型的书籍。多元化阅读可以拓宽你的视野,提供不同领域的知识。尝试阅读与你专业领域无关的书籍,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比如,我们想从专业书籍中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怎么都没有头绪,而往往会在另外一本与专业毫无相关的书中,得到了启发。

前段时间我与女儿一起读《丰子恺给孩子的散文集》,有一篇文章《竹影》,是叙述了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我却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关于“竹子”的用墨,对于中国画的画法,有了全新的看法,感受了独特的艺术体验。这是我在读此书之前,没有想到的。

当时的意外发现,让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博览群书的益处,不仅会拓宽我们的眼界,还会增加对事物的多元认识。

3、

说这么多,其实最后就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想要文章写的有深度,就不能只看教写作的书。

比如,当我们阅读鲁迅的文章,可以体会鲁迅的语言艺术,同时还可以思考鲁迅的思维,他超越常人的地方在哪里。他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思考方式,就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还有,前面提到的那本哲学书籍《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知道了很多哲学理论,再面对同样一件事时,思考的深度就会大有不同。比如,有人为了追星疯狂花钱,普通人思考,可能只会说“太傻了”,但用书中提到的弗洛姆的“占有欲”分析,就能看出这是“想用占有偶像周边的方式,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正是高分作文的关键。

经过刻意练习,我们会搭建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从而发挥阅读的最大价值,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提升自己整体的写作水平与能力。

所以,如果你要学写作,就别只看学写作的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