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星期一六点零九赵昱鲲14完美主义
昨天上午老婆去单位我在家带孩子,女儿现在是越来越不听话,但是我要忍住,尽量用行动去影响。随后我可能要多读纸质书,多写纸质文字,可能语音和视频也不看了,我要多买一些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要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我生活、工作、学习当中。
14完美主义:摆脱自我苛责的科学方法。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答案没办法让他他们感到满意,因为他们所说的变好并不是指改善进步。这对他们来说呢还远远不够,他们想要的是立刻摆脱那个有缺陷、有不足的自己,他们想要的变好其实是变得完美。当然,你可能会问,想要变的完美有什么不对吗?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恰恰是一个人上进、有追求、注重细节的体现吗?想要变得完美,当然没错,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态。我们也正是因为想变得完美,才有动力,不断向那个理想的自己靠近。但问题是,人们通常只热爱那个完美的结果,却不肯面对变化的过程,那完美主义就会变成一个陷阱,不但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阻碍我们发展,甚至成为你自我进化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完美主义者无法面对的过程。
完美主义者对过程的恐惧会体现在很多行为表现上,最典型的表现呢,就是迟迟无法开始行动。比如我就认识几位博士研究生,总是在纠结到底我的博士论文做什么题目,他们总觉得自己手头的那些选择要么太小没有意义,要么太大没法做,要么就是没什么突破性。结果呢他们的论文也就这么一天天的拖下去了,其他同学都开始做实验收数据了,他们却连开题也还没有做。拖延症的背后啊,其实就暴露了完美主义者最常有的心态。那就是一个完美的目标,必须在开始后就迅速跨进完美的结果。不然呢,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张牌有任何闪失之后的每一张牌都会被推翻。
所以呢他们总是希望一出手就赢得满堂喝彩,一次性就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哪有这么理想化,想法越多就会越焦虑,越纠结,你就越无法开始行动。另一方面呢,对过程的恐惧通常会让他们极其想要把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完美主义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开始时的做计划,还是过程中的执行。他们都希望按照设想中的样子进行,一旦出了丝毫偏差啊,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破罐子破摔。举个例子,很多人其实都尝试做过早起计划、减肥计划或者阅读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啊,我们获得了对事情满满的掌控感。这让我们感觉很爽,好像接下来,只要按照这个计划走,就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可现实情况经常是,只要中间有一天你坚持不下来,我们就不想继续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这些计划和行动的的背后,就承载了他们对于完美自我的幻想,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控制一切,不能允许中间有任何的偏差。一旦行动计划和预想偏离了,那那个完美的自我也就跟着破灭了。既然不完美,那还不如清零重启。但问题是,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着按预期完美发展下去的事情,绝对的完美啊,只存在于理想之中,出现偏差本来就是追求完美的宿命。那么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既希望追求完美,但又对追求完美的过程有这么多的抵触情绪呢?总的来说呀,这是整个社会合理施加影响的结果,因为很少有人向我们展示完美结果背后的过程。外界的更多声音呢,反而是在加固我们要么完美要么失败的极端思维。
在我们对完美的过度追求里面呢,有两个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一个呢是我们以前已经说过很多次的了,父母、老师的权威角色以及社会评价体系。另一个呢就是现代社会里泛滥的媒体信息。比如你小时候你要是考得很差,糟糕的情况呢就是被父母教育批评一顿,好一点的情况是父母安慰两句,算了,别太在意。这安慰的背后,其实也传达了他们对失败的消极信念。有些孩子就算考了九十五分,父母也忍不住要问,你这剩下的五分是怎么丢的,怎么这么不小心?在他们看来啊,丢掉的五分比得到的九十五分还重要,很少有父母会陪着孩子耐心反思取得结果的过程,他们更习惯确认试卷上的结果。长大以后呢,社会上的评价体系也同样在告诉我们,完美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像企业强调业绩,一个员工的价值必须通过业绩来体现,只有苦劳等于没有价值。新闻媒体呢几乎只展现那些极少数人职业生涯中的巅峰时刻,我们只看得见年少成名的天才运动员,一个亿只是一个小目标的大企业家,或者拿了无数奖项的作家等等。而荣誉背后的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曲折艰难的过程统统都被剪辑掉了。如今呢,社交媒体的流行也加剧了人对完美结果的渴望。朋友圈上啊,到处都是去国外度假的人生赢家和行业大佬谈笑风生的风云人物,还有每天运动打卡的自律狂人,以及容光焕发的美颜照片。我们经常反复的看到各种轻松成功、永远吃不胖、七乘二十四小时敬业的完美形象。然后呢,我们也就会下意识的要求自己,下一分钟也会变成这样。这些我们反复看到的完美结果,不知不觉呢,就让我们形成了对完美的狭隘认知。我们误以为完美是一步到位的,是不接受过程的。但是我们忘了,大多数运动员成名之前,可能连登上竞赛擂台的机会都没有,大多数企业在上市之前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大多数作家再写出成名作之前往往无人问津。其实呢,大多数人的生活和你我差不多,有高光时刻,但绝大多数时候也很平凡,缺陷和不完美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真想。
所以所谓完的美主义,更像是一个由社会合理包装出来的谎言。这个谎言放大了完美的结果,抹去了过程中反复的尝试和无数次的试错。不过听到这里,你可能还是想说,哎,就算这样抱着完美主义的心态,不也确实容易获得成功吗?不是的,前面已经说过了,完美主义让人更焦虑、更拖延,因此并不见得就更容易取得成功。而关键是,即使他们成功了,他们也无法停下来好好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获得成功的过程。比如说我曾在一次心理咨询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学生小张,从上学开始,小张就非常努力的学习。因为父母告诉他,全市最好的初中就那么一所,如果你不好好学习,花再多的钱都进不去。后来呢,小张如愿考上了那所初中,他很高兴,但是呢他只是短暂的开心了一会。因为从初中开始,他又要为三年后的中考做准备了。他很快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和压力之中,他安慰自己说,哎,再撑一撑,考上重点高中之后就好了。当中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小张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考上了心仪的高中。可是两个月之后呢,他开始了他的高中生活,他又把目标对准了国内最好的大学。这次呢和他一起竞争的同学是来自各个方面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他的压力啊越来越大,他努力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越来越痛苦。
小张呢,当时就苦笑着跟我说,我再撑一撑,没准考完就好了。小张的人生还很长,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么努力的小张确实很可能获得世俗意义里的成功,但你发现了吗?他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成功带来的快乐,因为在他的眼里啊,每一次的成功只是奔向下一个成功的起点,成功带给他的只是片刻喘息的机会。对完美主义者来说,只有尽快从起点到达终点才是重要的,到达目标就意味着全部。一旦抱有这样的认知,你当然就无法享受过程中的乐趣。你只能永远望着前方的目标,以为只要目标实现了,我们就能获得幸福。但是当我们跑到第一个终点,才往往发现这不过是下一场旅程的起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否认过程转变成接纳过程,用更好的心态前进呢?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摆脱完美主义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更多的去追求最优主义。所谓最优主义,其实意味着坦然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承认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且先办法在有限的条件里争取最优的选项。最优主义就承认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败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们也不愿意失败,但他们愿意拥抱失败。
简单来说呢,就是如果完美主义从起点到目标是一条直线的话,那么最优主义就是一条起起伏伏,但是大方向朝着目标前进的曲线。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我给你提供两个心理学方法,首先呢,你需要分解你的完美主义心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很难改变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呢,往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相信这个东西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完美主义也一样,我们往往把它和很多美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比如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所以呢,当很多人求职面试的时候呢,如果被问到你的缺点是什么,标准答案都是完美主义。想要让自己真正改变,我们需要重新分解一下完美主义。这个方法呢,可以帮助我们开始接纳过程,承认过程。
所以呢,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完美主义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哪一方面让我感到骄傲?为了更完美,我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部分是我想抛开的?比如说,有的人也许想要保留自己的上进心,但要消除对过程中强烈的控制欲。当我们把这些分解清楚了,并且真正做好去改变的时候,内心对过程的恐惧和排斥就会小很多。其次呢是培养足够好的思维方式。我们常常有这样的野心,总想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表现完美,既要在工作中投入很多而让自己升职加薪,又不希望冷落到伴侣,还想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雄心壮志当然很重要,但有时候呢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恐慌。结果呢,可能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但足够好的思维能够让我们开始学会存在偏差的过程。
这个方法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学会享受过程,坦然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比如说,也许每天重复的工作会让人时不时感受到倦怠,但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稳定的基础。甚至因为工作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就已经足够好了?不要因为过程中的磕磕碰碰而太过苛责自己,你可以用足够好的思维去享受当下过程中的快乐。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微小的喜悦都是你的高光时刻,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先找到对你而言生活中重要的几个方面,比如说工作、朋友、自己独处的时间,再试着想想在这几点上面做到什么程度就已经足够好了呢?比如说在最完美的情况下,我每天应该坚持跑步一小时,再去健身房举铁一小时,但是呢,也许每周只要保证运动三次,每次半小时就已经足够好了。
同样呢,如果每周能够跟好友聊上一次,剩余时间能陪陪家人和孩子也足够好了。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分配我们时间和精力的最佳方式。当然了,足够好的标准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在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足够好的标准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花一点时间识别出那些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这种调整策略将会帮助你最优化的平衡你的精力和行动效果。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美好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不要因为追求成功的结果,而忽略了对过程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等待。
完美和过程并不是相互排斥,反而是过程中的尝试、失败让我们更接近完美。我希望你能逐渐摆脱追求完美时那种否定过程的心态,体验自我进化的美好过程。好。我来总结一下,今天呢,我们重新认识了完美主义。首先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要么完美,要么失败,这样一个极端化思维当中,无法坦然面对过程中的起起落落。所以呢容易陷入顽固的认知模式,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条直线,偏离半分都不行。但是呢,当我们盲目追求事事完美的时候,就容易把人生看成是一场又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而不是一场精彩的旅程。
所以呢,就不能很好的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无法享受努力的过程。那么摆脱这种心态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最优主义,具体做法呢就是承认过程存在的合理性,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然后呢,培养足够好的思维方式,学会享受过程。我今天想发起的行动就是来练习培养足够好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三步,首先请你想一想你想改善自我的哪些方面呢?你可以列出三到五个,然后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呢,请你想一想,针对你列出的这些方面,达到足够好的状态分别是什么样子?第三,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会先做什么?
我在文稿中啊也放了一张表格,你也可以参照这个方式来进行梳理。我希望你做这个行动的目的呢有两个,第一呢它能帮助你梳理好优先级,更高效的帮助你开启自我进化。第二呢,做这个行动本身就能够你有效的接纳过程、享受过程,体会自我进化过程中的美好。所以我很期待你在行动系统中的分享。那下一节课呢,就是我们这个自我模块的最后一节了,到目前为止呢,我一直在给你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但是下节课呢,我会带你跳出这个框架,聊聊放下自我的重要性,我们下节课再见。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