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高效率的读书方式这样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1、阅读前的提问
有次,参加阅读小组的活动,必须在活动前有个task是将一本叫《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完并回答如下问题:
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书上做笔记,做标签,终于做好这个task。
一、对萨尔曼.可汗的总结:
1、最初尝试:面对怎样辅导表妹纳迪亚的问题,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决定从零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记录其有效性及无效方法。他认为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技能,因为他对人们的学习方式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所以,不会受到正统方法的束缚。
2、进退两难:选择继续基金对冲工作还是投身可汗学院?他决定在基金公司工作,努力攒钱,同时在YouTube发布录制课程,满足越来越多学生需要。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因为他觉得可汗学院更值得自己为之奋斗。一般人可能会立即辞去工作,投身理想。或是,放弃理想。可汗的选择是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梦想,这是他理性的一面。
3、“半岛桥”:第一次与现实世界中的教育领域接触。随着可汗学院发展,无法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无法与现实世界中老师、学生沟通成了可汗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服“半岛桥”项目的老师和董事会成员,并在项目中探索教学和考核方式。他认识到,可汗学院想成为课堂教育的理想选择,就必须在现实的学校中作为正式的课程。
4、正式辞职:向人们证明可汗学院值得支持,全身心投入可汗学院的运营中。做辞职决定的内因是:作者想到可汗学院的未来,便无比兴奋,无法专心于基金对冲工作。外因有二:可汗学院获得圣何塞技术创新博物馆颁发的潜力奖及一名年轻黑人男孩的感谢信。
5、获得外界支持:辞职后,他面临家庭经济的问题。幸运的是,随后不久便受到安.杜尔,盖茨基金会,谷歌等经济技术上的支持。
6、教学试点项目:教育理念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面对标准化考试问题,可汗学院用更为有接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因为比考点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点、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水平。与一般人选择的不同之处在于:更看中课程背后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二、触动我的场景
1、可汗学院总部最初是可汗的一个衣橱间,放一些简单设备拍摄来制作视频。可以想象,可汗每天下班回到家,一头扎进这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室”,投入的做视频的样子,独自面对显示屏孤独的心情,看到学生们从中收益的欣喜之情。
感悟:有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梦想过于溺爱,总想着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可汗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需要放养,只需要投入去做。最重要的是,迈出这一步。
2、对教育方式的探索,书中无处不透露出可汗在教育方式探索上的用心,这是最能触动我的地方。从传统教育的源头分析到标准化课堂的起源发展,从教育的缺口到教学试点,书中用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说明传统大课堂和可汗学院区别。
感悟:卓越人生始于脚踏实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启示,放慢过于求成的脚步,夯实好地基。
三、从可汗身上,获得最大的人生启示,我借用文中一句话:
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常常会与孤独为伴,但我们仍要尊重在这个过程中鼓起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
在任务之外,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个心得:在《罗辑思维》四期节目及可汗身上学到,做为一个有“伟大梦想”,身上应该有着勤勤恳恳的特质和一颗对未来充满好奇的心。
以上是我的答卷。我第一次认真的总结,按序列好对可汗的总结。
所以,拿到一本书,我们一定做好提问:
1、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我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该是什么?
3、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什么?
2、阅读时的提问
阅读一本书的时,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与论点,作者想要传达出的讯息。这不仅能让你找到整本有血有肉书的框架,也能够让你更好的发现作者的思路。
作为作者,想要增进自己的写作技能,我有个很简单粗暴的方法。
1、遇到自己喜欢的段落,不妨放下书,拿起手中的笔。
2、假象自己是作者,想要表达一段情感,描写一篇风景该怎么写。
3、把自己写好的段落与作者的相比较,哪里需要改进,哪些词汇需要精进。
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
这个方法是我看曾国藩家书时,悟出来的。曾国藩看历史书籍时,每次书中某位大臣遇到困难时,他总会合上书,把自己想象成那位大臣,自己会怎么做。再打开书籍,看历史上的人物时怎么做的,找到差距,减少差距。
3、阅读后的思考
读完一本书,要让知识变成实用的,我们在总结完,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什么启发,能够有什么收获时,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总的来说,就是知与行。
1、学到的知识,学会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强化新学到的知识。
2、学会系统化。新的知识学会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勿怠惰。勤劳,坚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