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冬季里的这部《寻梦环游记》在墨西哥绚丽的色彩与南半球夏日的阳光里,以充满想象力与欢快温情的方式表现着关于“死亡“与”亲人“的主题。
故事以墨西哥亡灵节(Día de Muertos)为背景,讲述了小男孩米格(Miguel)在追求音乐梦的路上偶然走进亡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经历选择、坚持、冒险与爱的故事。
这部动画由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历时六年完成,他们期间多次往返于墨西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创造人物形象,最终创造出这部良心之作,影片几乎所有的情节都真实还原了亡灵节的习俗,不得不钦佩他们的专业精神。这家工作室自1995年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到今日的《寻梦环游记》,十九部作品包揽各大奖项。此次新作品另辟蹊径,聚焦墨西哥的拉丁文化。这在当前美国反对墨西哥及移民的背景下,无疑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它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墨西哥文化中的的热情,同时也感受到全世界对”爱“,对”家”所共通的理解。正如电影合作导演Adrian Molina 所说:
“We wanted to share that love and wanted to create this love letter to Mexico that was really important to us. Creating this film, only reaffirmed how much we love and appreciate the culture and the people and the traditions that come from a beautiful country.”
“我们希望分享这份爱,为墨西哥写一份情书。 借着这部影片,更是我们表达着对于一个美丽国度的文化,人和传统的热爱与赞赏。”
这次看得是国语版电影,本以为只有配音的区别,没想到画面中也相应出现了中文,比如唱片名《请记住我》、宣传画上的《亡灵节才艺大赛》,可见制作方的用心,但外文和中文混搭,的确有点破坏画面整体感觉。此外,国语版片名为《寻梦环游记》,而原版则为《Coco》。一个直白简单,故事类型能略知一二;另一个却带有神秘感,看不出个所以然。但影片一开始便交代了Coco是米格的太奶奶。一个主角为米格的片子,为何会以Coco为片名?
Coco奶奶始终是以安详的姿态坐在椅子上。她是影片中的情感纽带。米格在亡灵世界的“环游”,也是因为Coco而从最初为了个人梦想的实现转变到放下个人,为了家人而努力、坚持。Coco作为家里最年长的人,所承载的是这个大家庭的故事与记忆。在她的心中,有这个家最初的模样。那是音乐声中父母的柔情,是父亲为自己弹唱的深情。她将思念珍藏在心中,终于在影片最后,因为一首过去的、遥远的歌《Remember Me》,走出了自己孤独的记忆,将影片带向高潮。Coco奶奶作为整个故事背后的灵魂人物,又怎能不以她作为片名呢?这么说来,原版片名真是更胜一筹。
这部影片的关键词有:梦想、死亡、遗忘、亲情。单说“死亡”,便不得不感慨这个民族的温情。在他们的哲学里,活人世界里的死亡不再是一种终结,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存在于一个同样色彩缤纷,应有尽有的世界。有别于中国“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忧伤基调、人们衣着朴素,悲伤地怀念着永别的故人,墨西哥的亡灵节却像一曲欢乐颂,为了阴阳两个世界的短暂团聚,他们像参加派对一样盛装出席。能够这样看待死亡,是不是会活得更有勇气,更灿烂?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这样说过:
“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轻易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爱抚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
若面对死亡还能泰然处之,那“遗忘”则是真正的死亡之神。影片里年迈的骷髅猪皮哥在一曲歌声中,像燃烧的火光,消失不见,只剩下掉落在地上、上一秒还在他手中的草帽。米格问猪皮哥是怎么了?
——“他被人遗忘了。如果在那边的活人世界里没人记得你,这边的你就会消失。我们叫终级死亡。”
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也曾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或许只有记得,才能永生。对于“死”,我的确没有太多考虑过,总觉得还没活明白,想什么“死”,那属于哲学家的思考范畴。看了看别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我比较认同“三重死亡”的观点,同时它与影片中墨西哥文化不谋而合:
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 张爱玲
末了,借着这部关于“死亡”的温情片,愿我们好好地活、认真地活、善良地活着,并且能永远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