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铜网看到王益作协朱志东写的《大美王家河》后感到余兴未足,遂有此文。
前几天,一位在王家河企业工作十五年的老同学说他02年走后再也没有去过。我介绍说王家河近五六年变化可大了。公路拓宽改造,伐掉了一路纵深的老杨树,铺设了人行道,栽植了新的绿化树种。路旁的老旧建筑或拆除,或翻新,全然没有过去破旧衰败的景象。河道从王家河大桥一直到一号井乃至郭家河全部砌了沙石护坡(大桥至川口早已砌成)。老苹果库前面正在搞大型水上公园。听说办事处要把王家河三道沟(孙家河、柳沟、常家河)打造成生态旅游长廊……
对同学讲完,总觉得意犹未尽,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回来冷静一想,最大的亮点忘说了:矿务局在王家河大桥河道两边,在老矿部的河东,乃至矿务局老砖厂的沟里盖了不知多少幢单元楼!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在王家河教育上干了二十好几年,92年勤工俭学办木工厂到周家河山上买木料,那时的土路不说,每过一个岔沟都有个一下一上的低凹坡道,拖拉机拉木料到这样的地方都要卸下些木料,翻过小沟再卸,回来再装,过去加装再走,记得这样的小沟至少不下四五个……现在不说去周家河的路,连村庄内的路都是水泥路了。
我喜欢根艺,所以对王家河山山水水比较清楚:,爱博村旁边有个休闲山庄,挺大气;柳沟里有个水上乐园;王家河村边有“同官大院”休闲山庄;孙家河村有集群农家乐;再向里有一垂钓乐园;木瓜沟里又是一个垂钓休闲山庄;再进就是耀州地界:岔沟有休闲山庄,沟口有农家乐;再进可见移民搬迁新农村--郑家河。想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老貌,再入三、五里便可见树老根盘,土墙灰瓦,河冲峡谷的原生风貌,仿佛时光倒流,恍惚可见先民打柴、挑水、耕耘、炊歺、赶集的场景……
对了,还有今年旅友发现的汴家河冰河瀑布,虽然地处瑶曲地界,但“近水楼先得月”,年后王益市民车水马龙地先瞻为快,确实不失为一处大美景致。
再说历史文物,炭窠沟村有商周村落遗址,老矿部有雷平寺,属佛界寺庙,据说宋代香火就很旺盛。柳沟里面的铁门庄,据说有杨八姐的练兵场。周围的莫火,避难村和元末益王逃难有关等等。
其实,王家河在五、六、七十年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从大桥直到一号井,大约有十来个矿井,昼夜通明,人机鼎沸,一条火车道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对,她和大铜川一样,因煤而兴,也容纳了那些从河南来此落户生根,并为铜川煤业付出巨大贡献而毁掉了健康的人们。
王家河还有一个辉煌的年代,那就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繁荣时期,一直到两千年左右。这众多的企业也使王家河沟确实火了一阵子……
现在,王家河在经济转型中已华丽变身,着手打造生态旅游新农村。王家河美,川道处处已更新。山壑更不必说,有沟就有水,大多山沟保持着原始风貌,古藤老树昏鸦,枯木苔藓清溪的景象并不难见……
毋庸置疑,未来的王家河,不仅照亮铜川,或将照亮陕西,乃至全国。
王家河的新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