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孟子·滕文公》有些事不是非的主动

原文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kàn)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翻译
公孙丑问:“君子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济世安民必须要有官职,要官职就要去求职。老师不主动去求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古时候的规矩是,臣子有应召而见君的义务,君王的使臣来传召,要不等车马备齐马上就走,等车夫备好车马追上来,你再上车,如此以示尊重君王,一分钟都不耽误。但是,如果没有官职、不是臣子,就没有这个义务,要高尚其志,以道自重,不要自己往上凑。
“但是这不见,只是不主动屈身往见而已,若是那尊贤下士的君王来拜访,还是要见的。以前魏国有个段干木,他不愿做官,魏文侯去见他,他躲着不见,还翻墙跑了;鲁国有个叫泄柳的,鲁缪公去见他,他干脆不开门,给国君吃闭门羹。这都属于太过分了。高士不见君王,只是担心君王没有礼贤下士的诚意,这样的话,你见他也没有用,他也不能行道。可是当人家如此迫切地主动来拜访,当然就应该见。”

阳货,是鲁国正卿季氏的总宰,一度是鲁国的实际掌权者,得称大夫。
“阳货想召见孔子,但孔子不是臣子,没有召见之礼。阳货怕人家说他无礼,但是自己又拿不下架子去拜访孔子,于是就耍了一个小心眼。他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子送去一只蒸小猪。按规矩,大夫送礼给士,如果士没有在家亲自接受,之后就要亲自登门拜谢。阳货就想用这个招术,让孔子自己来。
“阳货的小伎俩,孔子当然一眼洞穿。孔子虽不是耍心眼的人,但是他也不能掉到阳货给他挖的坑里去。于是他也派人打探,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登门拜谢。这样,既没有失礼,也避免了见阳货。如果阳货不耍这些花招,诚恳地来登门拜访,孔子又怎么会不见他呢?”

曾子说:“耸着肩膀、强颜欢笑地去讨好别人,比在夏天的菜地里干活还要累!”子路说:“明明跟他没有共同语言,还硬要跟他没话找话,搞得心惭面赤的,我可受不了!”
通过学习孔子的举动和曾子、子路的话,君子该怎样修养自己的品德节操,如何把握和人打交道的尺度,就可以知道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