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刑始于秦代。当时的酷刑名目繁多。到了汉朝,已算是文明得多了,把那些油鼎烹、火肉烧之类的刑罚都取消了。脊杖虽还保留,但也是名存实亡了,几乎无人使用。其性质已蜕变为大帐上的虎威仪仗般的东西了。即使要用,也不打脊梁,而改打大腿了。
所以,周瑜虽则当了这许多年的都督,但对这个玩意儿却完全是外行,想象不出它会厉害到如何程度。便对黄盖讲,我准备明天用脊杖拷打,共杖五下。你看如何?
黄盖活了六十五岁,这种刑罚怎么用法别说没见到过,更说不上挨了。他以为军棍能挨几十下,这东西打五下还可以挺得住的。所以一口答应。
接着,两人具体研究这一出戏如何演法。周瑜说,明天我先出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我明知是错的,你站出来指责我的错误。我与你言语冲突起来。你讲到火起,脱口说出一句错话,我就抓住这个把柄要将你杀。两旁文武必定有人讨情,我便改用脊杖打你……
两个人象排戏似地配好台词。一切商议停当,已是三更敲过。
周瑜用这条计,也和曹操犯了同样的毛病,说到风,就扯篷,缺少深思熟虑。
他应该与正在三江口的卧龙、凤雏磋商一下,制定出一个完善的方案来,然后再打黄盖不迟。
他只想到这条计要尽量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并且以为这条计已与黄盖商量得尽善尽美了。
哪知其中三大漏洞被他忽略:
一,缺少劝客。如果有劝客,打了两三下,一看情况不妙,劝客马上可以出来劝阻,周瑜也被人劝说告免,适可而止。既稳当,戏又真实,收场亦紧凑。而没有劝客呢,别说黄盖挨不了五下,即使被他挺过来,打完五下以后又该怎样结尾呢。
二,没有关照军牢手作弊。因为施用苦肉计是手段,目的是要黄盖去诈降曹操,可以过江纵火。这就应该命军牢手玩弄一下小花样,作作弊,表面上打得十分吓人,而实际上伤势并不重,很快可以痊愈,这叫重责轻打。这一点,周瑜又没有想到。
第三个漏洞最严重,就是献诈降书的人没有预先物色好。打了黄盖,马上要有人去送降书给曹操,如果日子隔得一长,曹操就不会相信,黄盖的苦头等于白吃;这条诈降计使不成,赤壁就无法烧,前功尽弃。
所以应该先把献降书的人物色好,而且此人最好即是劝客。这样,一打完黄盖,他就去献降书,环环扣紧,天衣无缝。这一着棋周瑜又疏忽了。
因此,明天打黄盖非常危险,差一点弄假成真,断送了黄公覆的性命。
这正是:忠心本为君王生,微躯何惜皮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