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了上交某项作业或工作任务的最后期限时,总有人说,能不能再缓两天啊,我还有一点点没做完。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应该算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太难,也不是因为自身太懒或人品不行,而是因为我们都有拖延症,什么事情都习惯了往后拖。明明今天可以完成的事情,却要拖到明天,明明三五分钟就能回复的邮件,却要等到好几天之后。
我自己就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对很多事情,我习惯了说,等一下。家人买好了水果让我吃,我说等一下,结果就是水果经常烂掉。在超市买回优质面粉,我说等某一天我要精心制作一个大蛋糕,但那一天太远,经常等得面粉长虫子。如果我说哪天我要做一顿好吃的菜给你吃,那基本上就意味着遥遥无期。我总是把要做的事情,放在未来,而忽略了当下。
其实,拖延症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尤其是团队合作的时候,自己的拖延可能耽误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也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焦虑。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完成,心里要一直惦记着,而这种惦记,会慢慢积累变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若手里有个活还没完成,周末出去吃个饭都不痛快。
有人把拖延症称之为懒癌,这说明,这是一种病,得治。我也想,我不能一直这样拖下去。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就拖没了,后果其实挺严重的。于是,某个夜晚思前想后之后,我决定从写公众号入手,治疗深入骨髓的懒癌。
要戒掉拖延,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今日事今日毕,这虽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戒拖延的同时还要学会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闲。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一、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让自己的行动更有动力,这个目标可以分为一年的,一个月的,一个星期的,和一天的。把目标细化,每天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行。比如,一天背多少个单词。记住,目标一定是要清晰具体,不可太泛,也不可以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要不然,够不着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在明确了目标的情况下,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先把重要而紧急的事做完。
二、一次专注于一件事。曾经以为,在同一个时间做多种工作会提高效率,但事实证明,一个大脑,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最好专注于一件事情,特别是做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时。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再接着做下一件事,这才是效率最高的。当然,做一些家务劳动时,也许可以用多重任务法,比如,一边做饭,一边听音乐。一边拖地板,一边看电视。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让自己身心愉悦。
三、拒绝诱惑。当自己决定认真学习或工作时,暂且把手机放在一边,或者干脆关了。有一次在图书馆,我对面的女孩桌子上不仅放着各种零食,手机也放在旁边(这恐怕是很多人的一种状态)。在上午这几个小时里,她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翻看手机发信息,一会儿接个水,一会儿出去接个电话。真正有效利用的时间很少。但她看起来是不是也很刻苦,人家泡了一上午图书馆呢。
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一边学习的时候一边刷微信,回信息,是难以专注的,更谈不上效率。我们可以自己约束自己,学习的时候不看,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后看一下。最好是,每天固定几个时间点看手机,比如,餐后,或者睡觉前。这样,既不错过一些信息,也能专注学习。
三、专时专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提前规划好。具体到个人,就是哪个时间段用于学习,哪个时间段用于放松。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锻炼的时候锻炼,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这样,生活才能规律有序。
曾经看过一些妈妈们,陪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不是在刷手机,就是在操心工作的事情。心思没有全部在孩子身上,这就导致陪伴孩子的质量不高。所以,有孩子的,该陪孩子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该自己工作的时候就全力以赴。
四、能一次完成的就一次完成。比如,看到邮件就第一时间回复。要不然,等下次再回复时,又需要把邮件重新打开。还有,五分钟之内能处理完的事情就尽量及时处理,不要想着以后再做。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之间切换,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这无形中就降低了自己的效率。
上天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但怎样利用这个时间却千差万别。可以说,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方式的差异造就了彼此不同的人生。
让我们从拒绝拖延,提高效率开始,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推荐阅读: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番茄工作法》
《小强升职记》
《拖延心理学》
《精力管理》
《暗时间》
《把时间当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