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孝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羊有跪乳之恩情,鸦有反哺之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
对于孝,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样说的。
(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求他向孔子学礼。
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感悟:
孝是做人的根本。
孝父母就要顺着父母。
父母在世时,对于父母的合理意愿,不应该违背,对于他们的合理要求,应该满足,要按礼节去孝敬他们。
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办丧事、祭祀他们,这是孝。
有人在父母活着时不孝敬,在去世后大肆办事,铺张浪费,这并不是孝。
去世后,按礼节办事是应该的,但不主张铺张浪费。
(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谥号为“武”。
【译文】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父母的最担心子女生病。”
感悟:
做人做事,体会父母的心情。
让父母放心,不让父母担心,最多生病的时候忧心一下,其它时候都不用操心,这就是孝了。
(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译文】
孔子对学生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也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的话,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感悟:
孝敬父母并不只是物质生活的给予。
孝敬父母,要看有没有孝心,是否对父母恭敬。
真正的孝顺在于敬,对父母不尊敬,只是形式上的孝顺,并不是真正的孝顺。
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尊敬父母。不只物质上满足,还让父母从精神上愉悦,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