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
余忆往昔时,常热泪盈眶。故土故人而今已是物是人非,时间总是这么无情的逼着你长大去接受一些失去!
周郢子——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陌生的是再也不见那些土坯房和某些熟悉的人了!它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中不值得一提的一个,没有很华丽的背景,也没有山川大河环绕,唯有一条淠河的支流不经意的流过,还是八十年代的人工河,我们亲切的喊它西河,只因为它在村庄的西边而已,这也算得上我们的母亲河了,毕竟灌溉了几代人了!中间也出现一次很严重洪涝灾害,1991年那场洪涝让人至今难忘,那年我还没出生,这些都是听大人们偶尔谈心从旁获得的只言片语,后来我也没有认真去追问过它的那段历史往事。记事起的几次干旱我倒是朗朗上口,它约莫发生在深秋季节。“大西河没水啦”一位小伙伴喊叫着来到我的家中,我们三五成群呦呵着跑到西河深处去钓“歪瑙邑子”(形似扇贝的一种),边追逐边打闹着,我们的嬉笑喊叫声在西河的尽头久久回响。
然而在村庄的东边有一条小河就略显尴尬了,因为它不足以与西河媲美,但却成了庄稼最直接的灌溉源,我们也可以亲切称它为“女儿河”,女儿河流过田间地头最终还是回到了母亲河的怀抱中,我想那肯定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儿了,就像在外流浪的游子最终也回到了故土。
“母女”二人环抱着这座小村庄,每天都会目睹着熙熙攘攘中的悲欢离合;守护着这片人间烟火从弥漫到散去;陪伴着这里的人看朝起夕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是如此!大概这就是平凡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细数着多少个岁月如今的“小乖乖”(幼年的称呼)已长成二十又五,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已大概走完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了。在九十年代那个纯真年代里的某一个炎热的夏天随着一阵哇哇叫我来到这个人世间,我的出生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一间土坯房里村医正在和一位伟大的女人忙着迎接我的降临,幸运的是这位女人和难产擦肩而过。后来听母亲说生了一天没生出来,一家人都急坏了,终于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你小子呱呱坠地了,可把你妈妈我给累坏了...一边听着母亲诉苦,一边看着母亲脸上熠熠生辉的表情犹如刚刚经历一场人生“灾难”般!没想到我的出生让母亲觉得如此幸福儿。
家里多了口小人压力也当然随之而来,我的父亲在我安全着陆后便匆匆告别这个新生之家,出去也不为啥挣点奶粉钱,谁让我能吃呢!吃了一年母奶加袋装奶粉总算要到断奶的时候了,那几天可苦了我呢!断奶就要开始牙牙学语了,记得有一次外公不远而来送鸭子给我们,当时的我不太会说很多词,就莫名叫出了“嘎嘎”(鸭子发出的叫声),或许隔着墙壁偷师过邻居家鸭子喊叫声呢!说到外公,他在我脑海的印象也是逐渐淡去,依稀记得的是他对我的疼爱还历历在目。无奈生死有命,疾病带走了他,带走了我永远的外公。外公走的那一年我才七岁,死亡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可能不是畏惧、不是悲伤而更多的是好奇。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呢?在当时能给我的解释就是“每个人都会有离开这边的一天,因为还有另一个世界在等着我们呢”,现在我在心中默念:“姥爷,您在那边还好吗?我想你了!”
母亲的娘家离我们家有近上十里的路程,小时候没少和母亲走过那条冤枉路,总是在路过其它村庄的时候被“热烈的招待”,一群群恶狗能紧追不舍,直到庄外我们走到路的尽头才“依依不舍”的散去。小时候总是觉得去往外公外婆家的这条小路显得格外漫长,而外公外婆的家也总是显得遥远,总以为可以走一辈子!
每次历经“千辛万苦”后总会美美的吃上一顿,而这顿“美味佳肴”也是省下来的!平常过日子都是省吃俭用对付着,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普遍都是这样过来的,隔我母亲小时候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和母亲总是会待上好些天,尽管外公外婆家房屋不是很大,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落足以遮风挡雨,温情四溢。
母亲姊妹三人,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是老大在那时连上学资格都没有,因为外公外婆总是早出晚归的劳作在田间地头,家里的弟弟妹妹需要她去照顾。在母亲小的时候农村的土地是归集体所有的,你不去劳动就不会给你分粮,所以为了生存下来你必须且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读书这件事上,母亲还是有进过学堂的,只是也不过半学年的功夫就辍学在家了,具体原因也有纷争!后来外婆回忆此事总是深怀内疚,而母亲会在一旁絮叨是自己不想读书,怕动脑筋,怨不得旁人。就连外公在田垄上那般“毒打”她也没能“请得动”,自然也不怪乎别人呢。就这样,每次小姨和母亲见面,她总会提起“大姐,没能读到书,都怪我!”因为小姨是老小嘛,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姐姐。在我看来是那段历史造成这种普遍现象,具体也不能责备于谁,无奈的说一代人有一代的不幸,或许这就是那代人的不幸吧!当然不是老大总归要好些,至少能读个几年书,家境好的甚至还能初中毕业呢!总归多读书识字是没错的,如果不是赶上如今这个时代你就不以为当时上学识字多可贵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