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妞不爱动
堂妹铁了心回小城市考公。近些年考公大军一直在壮大,所以我对她的改变选择也不以为意。
直到后来,她自个跟我聊起了之前在大城市外企的就业过往。
她说,在一线城市做过三份工作,都是大企业大公司。每次换工作,跟家里人都说是自己主动辞职,其实却是老板委婉提出的要求,原因是她跟同事之间处不好关系。
所以,她才选择回家考公。因为考公不会被炒鱿鱼,所以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也没事。
无独有偶,最近一名大学同学找到了我,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劝他弟弟考公,站在兄长的角度,他认为弟弟性格不适合社会,考公是最优选择。
接二连三遇到这种考公理由,让我有点郁闷:考公什么时候成了某些人逃避社会生活,逃避自身问题的收容所了?
01
这类考公的年轻人,对体制有个误解:当公务员不会被炒鱿鱼,所以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也不要紧。
诚如我一位同事说的:“ 不爱打交道面试一般过不了,不存在体不体制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是笔试+面试。这几年的面试类型也由结构化面试逐渐转向无领导小组面试,通俗地说,就是从考生单向与考官交流的模式,转变成类似头脑风暴的圆桌会议。
这意味着国家越来越看重公务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生活或工作,都避免不了跟人打交道。而作为人民公仆的公务员,跟人民群众打好交道更是重中之重。
有位同事就是在处理投诉问题时,跟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不畅,普通话没讲清楚,百姓不满意,回头就给投诉到上一级那里去,瞬间把事态升级了,搞得沸沸扬扬。
他那段时间为了自证清白,跑得焦头烂额。又是重新跟当事人沟通,又要写检讨报告,还要面对大家的异样眼光。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乌纱帽也有丢饭碗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不会说话。
除此之外,在体制内跟人不合,影响升迁是小事。还会出现容易被他人调侃,孤立,穿小鞋等状况。
即使你能保住饭碗,你能保证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定力去一辈子面对这种遭遇吗?你真的能看淡这些人际交往的挫折,愉快地生活吗?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到生活和家庭吗?
02
这类考公的年轻人,心里都有个通病:我适应不了社会,那是社会的问题,我换个环境躲到体制内就好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能够接连三份工作因为同个原因而被辞退的堂妹,那问题肯定是出现在她自个身上。
她在老板口中也得到了是自己跟同事处不好的原因。那么接下来呢?
她的思维想法是:通过一次次的检验,我确定了自己确实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同时也不适合在公司和一线城市呆着。那我就换个工作模式进体制!
她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就像那些在考试前扎堆烧香跪拜孔子的小学生一样。
这类躲避型人格,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后,决定把问题的解决托付给外在因素,而拒绝交给自己这个最强有力改变的内在力量。
这是身体长大,心智还未成熟的表现。
生活从不会因为你换个工作环境,就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所以抱着这种目的去考公,进了体制,也不能从根本处解决问题。
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能自己想明白了,愿意去改变自己,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成长,拥抱生活。
03
出现这类躲避性人格的考公人,家庭的教育存在不足。
我的朋友有种长兄为父的心理,心疼他弟弟性格适应不了社会,所以希望他走考公呆体制这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考公年轻人的壮大,离不开背后亲人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老一辈不会游泳的时候,都是被父母推下水里,扑腾扑腾就会了。幼鹰学飞,也是被自己的母亲推下悬崖这种断绝后路的情况下学会的。
而这类以不会与人打交道为借口,逃避社会锻炼的年轻人,背后都有一个舍不得他们去面对去解决问题的亲人。
有人评论说:“如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连聋哑人都可以发短信跟别人打交道,沟通交流,为啥一个正常人就不行?我看就是惯的。”
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愿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不愿意,还有了举旗支持的人!
人都有第一次做父母的经历,疼爱自己的孩子,舍不得他吃苦是人之常情,但宠爱不等于溺爱,有些东西你舍不得教,社会就会代你去教。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当你有一天老去离去,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失去庇护,慌乱求活,还是希望他有足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独立自强呢?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只要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打交道就一定是有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无一例外。
而我们能做的是管好自己,去面对解决自己的“课题”。
社会,就是用来适应生存的。以为逃避了就不会受伤,那是自欺欺人的法子。
你的问题核心在你,不是改变环境就能解决的。
别把体制理想化,也别拿体制当收容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