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未路处,自有天光来
作者心在飞
“穷家穷业穷思想,背井离乡两茫茫。他日若得凌云志,乌鸡也能变凤凰。”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攥住了心脏,字字句句都像是从生活的褶皱里挤出来的血泪。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直白的方式,道尽了无数寒门子弟在命运浪潮中挣扎与抗争的心声。
生长在贫困家庭的人,自出生起,就站在了与他人不同的起跑线上。家里破旧的墙壁、匮乏的物质条件,不仅是生活的困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思想的边界。在见识短浅、资源贫瘠的环境里,想要挣脱“穷思想”的枷锁,谈何容易?可生活的残酷从不会给人喘息的机会,为了改变现状,为了追寻那一丝可能的希望,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踏上未知的征程。
离乡的路,充满了迷茫与艰辛。初到陌生的城市,高楼大厦与自己格格不入,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找不到归属感。工作中的委屈、生活中的困顿,在无数个深夜里,化作思念家乡的泪水。前路漫漫,未来的方向模糊不清,就像置身于迷雾之中,不知道何处才是尽头,这两茫茫的漂泊,是身体的疲惫,更是心灵的孤寂。
但诗的后半句,又燃起了炽热的希望。“他日若得凌云志,乌鸡也能变凤凰”,这不是痴人说梦,而是不甘命运摆布者的宣言。古往今来,多少出身贫寒之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匡衡凿壁偷光,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相;范仲淹幼时家贫,以粥为食,却胸怀天下,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现实生活中,也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有人出身农村,靠着在工地搬砖攒下学费,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有人白手起家,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们都曾是别人眼中的“乌鸡”,但心中那团不甘平庸的火焰,支撑着他们跨越重重阻碍,飞向了属于自己的蓝天,蜕变成令人瞩目的“凤凰” 。
对于我们这些心怀壮志的追梦者而言,贫困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永恒的标签。即使当下身处困境,只要不被“穷思想”束缚,敢于打破局限,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每一步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也许道路布满荆棘,也许过程充满质疑,但只要怀揣“凌云志”,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实现华丽的转身,让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让家人为自己骄傲。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当我们在黑暗中踽踽独行时,不妨默念这首诗,让它成为照亮前路的明灯,指引我们朝着心中的理想奋勇前行,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乌鸡变凤凰”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