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嫣儿妈咪
自打从函馆回来后,我被这座“小家子气”的城市感动了。
它和气势磅礴的东京不同,少了些欲望之气的散发;它和文质彬彬的札幌有异,多了些对过往时空的沉淀;它和底蕴深厚的京都更不一样,彷佛时间带给它的也不关乎抛弃,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文明、一个挨打过后的印记。
所以当函馆酒店的服务员抱歉地跟我说,“函馆是个小城市,不像大城市那样时尚,真不好意思”,我笃定地回答她,“来这里,我体会到了只有函馆才具有的风情”。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睛里闪烁着感动。
历史有多少个角度,我们也不晓得。
所以,回国后,我希望自己以熟悉战争时代的“箱馆”(函馆旧称)为契机,对日本史,尤其是战国史、幕府史的内容全面学习和总结。
这本台湾人视角下的《大人的日本史》,是我作为简单入门的第一步。
1.历史在哪儿?
我很清楚地记得高中时代历史书的样子,黑白色的图片旁夹杂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简介和解说。
历史老师带着眼镜,梳着干净的分头,口吐白沫、感情充沛地为我们“灌输”他激昂的讲义内容。
很可惜,那个时候除了应付考试记住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顺利背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外,我好像并没有真正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更谈不上历史于我有何关系。
反而是很多年以后,当我渺小地站在社会当中,闭上眼睛体会这个流动的世界时,我好像感受到了。
历史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和与之相关的因素的流动总和。
这种流动有血有肉。
所以,当我站在函馆山上、置身五稜郭中、在八幡坂回头远眺大海、在金森仓库前默默凝望的时候,才会不自觉地悲凉,抑制不住情感中的沧桑一并呼之欲出。
函馆是黑船来袭下撬开的缝隙之始。
然而,在涂丰恩老师的视角下,
日本的锁国,其实是一场误会。
是吗?历史即误会吗?
2.历史的视角在哪儿?
大学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绝大多数会有“日本概况”或者“日本历史”这一项。
我的历史中,没有例外。
遗憾的是,我这门课程的得分都没有超过80分。
讽刺的是,现在再看这些日本史的书,竟是来自于内心的呼唤,并且时常为历史流泪。
历史究竟有多少视角,我给出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历史是被记录下来的东西。
这是涂丰恩老师给出的“什么是历史”的定义。
我以为,无论是经历历史事件的人还是目睹历史事件的人,甚至是后来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者、借鉴者,他们的视角无一不会不对历史的形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正史是“史”,稗官野史也是“史”。
历史的陈述和沉淀,有时候更是作为一种希冀而存在的。
3.日本史的核心在哪儿?
涂丰恩老师的这本书更倾向于用30个故事给读者概述“黑船来袭”到“平成结束”的时光,那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明的、反抗的、开化的发生在日本的时光,属于亚洲的,也属于世界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置身于亚洲的中国。要了解亚洲,日本不可或缺。想要了解日本,我们更不能抛掉和它关联的美国、苏联、荷兰、彼时琉球王国以及朝鲜。
所以,用“絆”(きずな)这个单词来说历史我认为最贴切不过了。
而这个词的根源又是用来解释“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历史的核心,我以为总是“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了解日本历史有四大名著,即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戴季陶的《日本论》、蒋百里的《日本人》。
这些书的内容和传达的精神思想我以为宝贵至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书就像古典著作一样,在那时代的人的眼中如何解读东瀛,和现时代一定有所差异。
涂丰恩老师,用一个普通台湾人的视角给我们谈了谈当今时代背景下,他个人的感受,浅显易懂,充分体恤了一般受众者的水平。
日本历史的核心,在《大人的日本史》的视角下,丰盈而没有攻击性。
黑船来袭,是政权与政权的抗争,是对自以为是的文明和开化的戏谑。
公家和武家,是推诿,是暧昧,是形成大和民族迄今为止关键人格的内在因子。
江户、大阪和京都,是官、商、农的共存,也是地域多样化的活生生的博弈。
向西方学习、向东方施暴,是国格的良性和劣根性的体现,也是血染樱花的因果循环。
当原子弹爆炸蘑菇云腾上云霄那一刻,任人心里有豪爽,也任人在内心深处泪如泉涌。与战争无关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错!
发战争财,抗政治议,这个民族的活法让人匪夷所思。
平民首相田中角荣大肆改造列岛,却在政商关系的错综复杂中锒铛入狱。平民首相,最终也不过不体面而已。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让人无计可施。
浩浩荡荡中,任你是天子还是庶民,不过缈缈烟波。
4.大人的日本史
如果你对出生前这世上发生过的事情一无所知,你一辈子都将活得像个儿童。
—【古罗马】西塞罗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
我不以为然。
没有目的、没有共情的漫读,没有明智可言。
在这本《大人的日本史》中,如果你看到了“郑成功、德川家康、井原西鹤、丰臣秀吉、坂本龙马、佩里、津田梅子、岩仓使节团、鹿鸣馆、西乡隆盛、植木枝盛、福泽谕吉、久米邦武、最上德内、克拉克博士、谢花昇、伊波普猷、田中正造、长谷川好道、斋藤实、林献堂、矢内原忠雄、伊藤野枝、大杉荣、吉野作造、小林多喜二、后藤新平、山本五十六、麦克阿瑟、丸山真男、蓑田胸喜、桦美智子、岸介信、明仁与美智子......”这些人物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有了概观和共情之后,会发现,读史,原来可以使人泪流。
事到如今才才醒悟,平成时代加入横断面了解进程的我们是多么片面和无知!可反过来说,愿意了解和共情意味着开始,多么珍贵的开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是一本写作书教会我的。
在历史滚滚长河中,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到开始,日本的锁国果然是个误会吗?我不以为然。
为了探寻答案,现在我正在翻开《从幕府到明治 1853—1890》,佐佐木克先生也或许用他的智慧,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