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说不定就有当年到郑集中学求学的同学、战友,还有当年的老师。
《40年前到徐州郑集中学求学,近30年军旅生活,秋日重走当年求学路》在网上发表后,得到了在郑集中学求学过的学友们的强烈反响,他们来自全球各地,纷纷以来电、微信、私信等形式回忆当年的学校生活,也很想知道当年老师的现状,说实在的,小编工科出身,文笔并不是很好,加上平台属于旅行性质,因为一些个人事情到郑集中学附近,看到了当年求学走过的路,心生感慨,写了篇游记,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朋友关注,大家回忆当年求学经历的艰辛及求学后的经历,很是激动,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感恩”,感谢郑集中学的教育培养,铭记求学还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没有当年的高考,不知道我们今天会怎样生活。
金秋十月国庆放假期间,校园学弟学妹放假,担心进入校园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相隔40年后又回到郑集中学。这次重回郑集中学校园,心情激动,当年的校园现在变化大吗,还能找到当年的老师吗,带着这些疑问,咨询了有联系的几位当年同学,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安振连同学给我介绍了王家顺同学,加我进同学群,了解了一些情况,郑集中学程老师,矿业大学教师肖祥益提供了帮助,也一并表示感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知道了当年班主任李玉瑶老师的住处,遗憾的是其他几位老师及领导均没有联系到。
下午赶到了郑集中学,学校的大门,早已大变样,茅盾书写的“郑集中学”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转到西院家属区,老师已早早等在门口,乡音未改,只是老师已不像当年身体健朗,看了我许久才认出我,这也难怪,老师已经86岁高龄,教过的学生很多,高考后分布世界各地,比我们大很多的学生很多,况且我们这批学生也是满头白发,老师怎么能认全。
在老师家里,向老师汇报了这些年的求学工作经历,高考从军,军旅生涯30年、家庭子女情况,李老师都很关心,虽然相隔近40年,向老师背诵了元素周期表,可惜没背完整,当年高考后很少接触化学课程,遗忘了一部分。在老师家里电话联系了部分远在外地的同学,他们在电话里向老师问候。用手机录下一段视频,李老师向工作生活在全世界的郑集中学学生问好。
陪着老师参观了中学校园,西院没有印象了,现在都是高楼大厦,看到如此专业的教学设施,真心羡慕现在的学弟学妹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大楼门前有两块展板吸引了我,现在的郑集中学依然是名校的摇篮。
走过天桥,东院就是老校区。
这里是我们当年学习生活的地方,小公园南边就是当年老师办公的地方,还有当年的食堂,当年学校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学校想方设法改善同学们的生活条件,印象最深的是巨大的太阳能,提供全校师生生活用水、蒸饭等。
记得当年的教室在春晖楼的西面,教室门口种了不少红梅树,当年,辛勤的老师、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就是保障同学学习,一年四季花开花谢,我们也在老师的教育下紧张学习成长,记得又一次,晚上突然停电,那时电力供应很紧张,李老师把同学们邀到后面的操场上继续补习化学课,这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大概从那时印记在脑中,一晃40年春秋,竟还没全部遗忘。
春天来了,教室门前的红梅花儿开始绽放,各科老师开始各种课程综合练习,迎接高考,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平均仅仅是每百人几个可以录取,我们班居然达到百分之八十还多,幸福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教室门前的红梅花在绽放。
今天再次重回校园,在当年教室门前给李老师拍了一张照片,希望当年的同学看到后重新回忆当年求学生活。
今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祝愿老师保重身体,全家幸福安康。
总结:
1.高考之路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望学弟学妹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
2.无论你在哪里工作生活,提到在郑集中学求学过,据小编了解到的,那是一张值得信任的名片。
3.远行千里,记得有空的时候来母校看看。
如果来自郑集中学的校友看到这篇文章,想了解学校情况、联系李玉瑶老师可以私信我。
本文由雪松随意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