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一提。
你越爱自己,世界越爱你。
每个人都是通过承担走向成长与独立,别无他路。痛苦这件事,也是一个开悟的机锋,想通了即天堂,想不通即地狱。迷人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相信你自己,那些你绕不开,也躲不掉的痛苦经历,一定是从根本上完整你自己、修复你自己的,是从根本上帮助你走向强大。来,是渡你;去、也是渡你。
每一个来到你生命里的人和事,都值得好好感谢。无论是快乐、或者是痛苦。
快乐的一部分是陪伴,痛苦的一部分是成长。
这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开心收下就好。
天地与大海,都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痛苦的就是自我净化,一步一步剃除自我杂质,也是一点一点完整自我的光辉。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能逃避责任,更不要放弃自我的成长。成长来自于自我承担。
真正的朋友,是了解了三观、人品后,自己选择的,这才能称之为朋友。
如果你能将心比心,能用自己的心感受和理解别人的痛苦,懂得换位思考,一定要好好感谢身边爱的人。
当你打那个开关,温暖就会源源不断,你心中就会充满力量,而且每个人都有。当那个开关打开的时候,你会不惧一切,你还能原谅一切,你终将发现,一切幸福快乐与外界无关!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爱人突然向你表达了爱意和思念,多半他是被情绪击溃,想表达些什么。
因为他此时正在坠落,迫切需要被温柔接触,而你是他唯一信赖的人。
但你不断向内探索的时候,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向上生长。
而这,就是绽放。
如果你体会到了,感受到了,你不但永远不会缺钱,更不会为钱所困。
一切都只是路上的风景而已,而你会开心的接纳一切,有些遭遇也许会让你当下痛苦,但是你会一直保持朝前走的姿态。
所以,即使偶尔有痛苦,也很快过去,这种状态,会让你内在一直感受到一种舒展、洒脱之美。
《选对伴侣》节选
你会觉得,谈恋爱找伴侣,主要看对我好不好就行了,最多再看一下人家的收入,当然这也没错。
但是你如果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人为了得到另一个人,他就会变得很好,这种好是不自然的,是反人性的。
本来是没有交集,各有各的生活,互不相干的两个人,现在他拿出一份“好”来给你,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你长的好看,也许是你有很多优点,也许是因为你有钱 不管因为什么,最终都是想得到你、拥有你。因此,这种“好”多少是有些目的性的。这不是他本来的面目。
所以,仅仅只凭这种“好”,就认为他是可以托付一生的人,是不够的。必须要看到一个人的品质,而要看一个人的品质,只能从其他方面。
如果用这段关系里的行为,来解读这段关系,就一定会当局者迷。
《选对伴侣》
其实这一切都无需刻意,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会在相处中,自动流露出来。
凡事在生活中讲正面的多,分享快乐的时候比较多,则代表他心态较好,能量足、聚焦点正向。如果讲的都是负面,则表示他心态差、能量弱、聚焦点有障碍。
记住:一个人反馈的如果都是负面信息,一定是他自己的问题较多。
所有的关系,都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他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恰恰折射出他自己身上的问题。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怪上天不公平,怪身边的人都对不起他,怪发生的事运气不好,所到之处、所遇经历,全是别人对不起他,那么这个人命犯天煞星。
最好远离,如果你的能量不够强大,你靠他太近,你的能量就会被拉低,甚至被吸干。能量被拉低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心好累那种感觉,无力去面对生活、工作以及其他事了。
两个人的结合,是两种家庭文化的结合,家庭文化背后代表着一种价值观,这种文化如果是开明的、进步的、民主的,就容易兼容和匹配。
如果这种文化是自闭的、封建的、专制的、甚至是残暴的,就不容易兼容,匹配起来后就是对撞和冲突。
表面上是两个人的冲突,实际上是两种家庭文化的对撞。
相处或者磨合,暴露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到任何缺点。看到缺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为了他的长相或者好,而去接受一个你根本接受不了的缺点。
经常出大人物的家族有家风、家规、家训,这是一种精神牵引,我们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就是死后给家族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会照亮后世子孙前进的路,会感召和温暖子孙的灵魂。
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正是这种乌托邦思维,让我们走向空虚。
有人说一切看价值,但是他们忘了讲责任,正是这种实用义,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私,对我有用你是大爷、对我没用你就滚,所有外求的方式,都会让人滑向深渊。
人生一定有朴素的意义,繁衍后代、温暖他们、把自己活的明白透亮,你就会变成一束光,照亮后代,我们的基因一直在他们身上流淌,所以我们从来没死过。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往往体会出一个人的家教,也能反映这个人背后的家庭氛围,人必然是环境的产物。
有着优良家庭文化背景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的人。
选择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根据一个人表面去做选择,要看到表面背后的一些东西,本质的东西,才能把真相看明白。
基因什么?是种子啊,如果一个种子是饱满的,有合适的土壤,他才具备长成参天大树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种子是干瘪的,那么注定他不可能长成栋梁之材了。所以这是一种深层的眼光和智慧。
人在发心的时候,结果已经决定了。
在专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儿的路上,一定遇上财富和一个心疼你的人,
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种遭遇,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都靠自己积极进取,怀揣一颗感恩、简单而温暖的心前行。
父辈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绝对不是钱,而是高于那个圈子的认知、和品格。
只有强者才配拥有孤独,才敢于享受孤独。弱者只能在人群中才有安全感,只能卑微讨好,换取取廉价的资源。
外在的匮乏,一定是来自于精神的匮乏。
——叔本华
林则徐10大家训:
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三、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 无益。
你的伴侣如果喜欢看文学作品,哪怕他曾经看过,这个人绝对不是很坏的人。记住,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巨大的共情能力和慈悲能力、
这些东西不来自于认知,来自于感受。
因为共情能力与慈悲,来自于对苦难的体会、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信仰的渴望、一个人灵魂要获得觉醒,要获得勇敢独立、就离不开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只有文学作品!
下面的推荐我曾经看过的:各位可以选择性的看,在文学的世界里面,你可以看到人性的丑恶、更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
《平凡的世界》《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战争与和平》、《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昆虫记》、《爱的教育》、《福尔摩斯探案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人,也许会因为你的指责有所收敛,但绝对不会因为指责更爱你一点———论表达的重要性。
恐惧型人格执着于理想化的爱情,总是会把“学习爱的艺术”这一人生课题归结成“爱的对象”问题。
就是把自己没有“学会爱”的问题,当成是没有“找到好对象”的问题,这世界哪有什么好对象呢?
他总觉得自己所有的不幸,都能归咎于“我没找到一个真正爱我的人”,也因此,他总是很容易舍弃一段关系,“一次不和,百次无用”就是他们信奉的真理。
由于我们拒绝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也不会在关系中感到被爱,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一方面不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一方面又埋怨别人不懂自己,忽视自己。
我们总想表现的足够好,足够完美。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完美的人他是不需要被爱的,只有不完美的人,才需要被爱,因为爱本身就意味着允许和接纳。
而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能在关系中感到安全、轻松、自在。
无论怎么成长和发展,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
想要走出自恨的状态,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执着于发展那个外在的虚假自我,不要再执着于你应该会必须是一个什么样子、什么形象。
别再试图通过发展那个虚假自我,来解决你人生中的所有问题,那不是真正的成长,而是片子的完美主义,那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就好像你再会讨好,也会有人不喜欢你,攻击你。你再优秀,再有能力,也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再上进,再勤劳,也会有扛不住压力的时候。
所以说,凡有执着,就必有痛苦。而接下来你要做的,是把自我成长的方向朝向你的内在真实,去逐步释放你内在的自恨,接纳那些被你压抑和拒绝的真实自我。
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开始恨自己,就是当他被自己所依赖的关系推开或排斥的时候。
爱这个东西,你感受不到,就是没有,我们不能自欺欺人,非要在沙漠里寻找鱼。
现在如果有个人不喜欢你,就如同曾经某个时刻,你不喜欢另外某个人一样,即使在一起了,但就是不喜欢。
人的骨子里,有一种很轴的东西。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接受现实,学会了去爱那个适合的人,就长大了。
一个灵魂没有觉醒的人,你给他再多的钱,最终都是害他!
没有灵魂觉醒的人、他的内部反馈机制有四种:
1、不满足、嫌少,无法自我生发!
2、不感恩。
3、为逃避责任,一定会与你反目。
4、你越给,他离醒悟越远,无论你给多少,最终他的命运依然注定不会改变,只不过是多了一次痛苦的叠加 。
如果你自己在痛苦中损失了,还不落好,这其实和他的人性无关,和你本身的业力因果有关,这种情况就是你要渡的劫再次浮现。
你承担或者他承担其实也不重要,重要是谁在觉醒中承担,而真正觉醒的人会选择承担。
假设能迎来真正的觉醒,你所有的损失,就算对方不承担,上天都会加倍的补偿给你。
任正非被骗200万,并没有因此被摧毁,相反,骗他的人倒是被摧毁了。
灵魂觉醒的人是恢复了自信、光明、专注力、以及良知的人。良知不是老好人的意思。老好人,也是没有觉醒在黑暗中痛苦的人。
开电动车没人会笑你;开劳斯莱斯,也没人会多看你一眼;一切都是你自恋的内心戏。
讨好别人、不但会没有价值,而且迎来的一定是被轻视和利用。
所以一个人框架很重要,对一个人好,也要有自己的底线,触及到你的底线,要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敢于去对抗与争取。
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你是好人,你越想证明,精神越分裂,别人还瞧不起你。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分不清美丑的。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非常难以建立,因为你很难分清楚,是共同创造利益,还是他想侵占你的利益、利用你的利益。
在一个不喜欢你的人身上寻找共情,如同在沙漠里找鱼。
很多时候,你身边的人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喜欢你。很可能只是在那个阶段,他需要一个人过渡一下,仅此而已。
高估自己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危机的根源,也容易走向轻信他人的极端。当欲望大于能力的时候,此时的努力,不是更上一层楼,而且下到更深一层地狱。所以人先要活真实。
自恋型人格障碍综合症简称N P D,它和天生的P U A区别在于前者是天生的、后者是习得的,天生就会利用暧昧、聊骚把身边的人发展供血包。
对于极高神经质得分,甚至已经到了长期影响正常生活功能的人,我建议你们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比如你无法控制自己,会去怀疑自己的电话或手机被他人监控截听了。
去一些办公室或他人家里,会怀疑被偷偷暗中录像了。
或者你晚上睡觉,有一点点响动,就认为窃贼入门了,即使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并没有窃贼。
或者老板今天脸色不好,你陷入深刻的恐惧中觉得自己要被开除了。
家人下班没及时回家,觉得肯定出车祸了,孩子回家晚了点,肯定遇上坏人了。
看见皮肤上有黑斑,肯定是得了癌症了,警车跟在我后边,肯定是要抓我了。
他人说话不中听,肯定是冲着我来的,等等这样极端的、非理性的、而且不可控的过度不安,惊恐,和焦虑。
我鼓励你告诉自己:“你的才华得到释放的前提是:你需要拥有基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你值得拥有完整的社会功能和非常必要的精神放松。
那么高神经质的人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被称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大导演和剧作家伍迪艾伦,是个高神经质的典型代表。
他年轻时的人格特征更为明显:情绪敏感、丰沛,容易生气、暴躁,也有歇斯底里的倾向,这么一个听起来很麻烦,很难相处的人,却因为他天生的丰富内心和细腻感知,创作出杰出的文艺作品,至今被人们所追崇。
可见,神经质高是一份沉重的礼物,这份礼物能让你拥有他人所不具备的敏感、细腻,以及脆弱性,你可能富有才华,更常遭人中伤。
但正是因为拥有这份沉重的礼物,你才更容易体验像过山车一样的情绪变化和人生境遇,去了解自己,了解情绪。
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情绪范围内,就是你不得不做的工作。
牛不拉车,鞭打车是没用的,得赶牛。
一旦你知行合一,“相”才会改变,而这个俗命的轨迹,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很多人,看起来很像在修行,天天喊着自己在修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修行者。他们所谓的修行,本质上,都还是贪嗔痴驱动下的“小我”,在那儿装腔作势。
当然了,他们当中的那些学历比较高的,也会借着修行逃避现实,寻一些精神安慰。
怎么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之人呢?首先就是他们觉察到了这个世界哪里不对劲,然后开始觉醒,总有一些机缘被他抓到了,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个视频,也许是遇见了一个高人,也许是经历了一场挫折逆境,也许是经历了一场生死等等,都有可能。
机缘、机锋出现了,一个觉醒的故事就此开始了。
这个时候、真正的主角才正式登场,就是提起了觉知的那个我,也就是真我。
不是之前的那个被业力推着走的,被贪嗔痴主宰着的的“小我”。
从此这个本性、本心的我,我的自由意志,便踏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
他要接管由“小我”主宰的“我”,放下我执、实现无我,活出真我,而这就是悟后起修的开始。
所以真正修行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在当下原本的生活环境中,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该恋爱恋爱,该锻炼锻炼,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只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我们开始拥有了那一念觉知,开始逐渐升起了让我们可以在业力面前如如不动的定力。
复自道就是回归自己的本性,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勤劳、节俭、朴实、安全等基本习惯。
也可以理解为返身再去捡起自己的老本行,这是吉祥的。
在工作发展之路受阻时,复自道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回到自己的道路上。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段话:“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
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希望你心里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拼命成为一个有力量破釜沉舟的人。”
罗翔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有一个经常制造内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争吵。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神经都很紧绷,生怕犯点小错误就会引发家庭战争。
家庭内耗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它远比物质贫困更具破坏力。
当一个家庭中存在一个经常制造矛盾和争吵的人时,家庭成员的神经会变得紧绷,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种内耗不仅仅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和联系的损害,更是对心理健康的折磨。它就像是一头潜伏在黑暗中的怪兽,时刻准备爆发并伤害所有人。
内耗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可以轻易感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让破坏蔓延到家庭的每个角落。
它不仅仅摧毁某个具体的人际关系,更是几乎摧毀整个家庭的生机与活力,让所有的温情与希望无处安放。
这种家庭内耗者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情绪不稳定且自我中心。他们无法审视自己,却擅长指责他人。
他们总是把问题归咎于别人,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通过语言攻击他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却不愿意理解别人的感受和立场。
内耗者缺少对他人需求的尊重,也不懂得换位思考,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糟糕。
如果一个人有自尊缺陷,通常要数年时间才能被疗愈。
就算他能够被治愈,比起受伤的人更糟糕的是那些“垃圾人”。
自尊有缺陷的人至少还抱有着希望和抱负,而垃圾人却选择自我放弃,自己一事无成,还把负能量传递给他人。
更可怕的是有些垃圾人,表面把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让别人相信他们不是垃圾人。
你不应该为过去遇到过垃圾人而感到难过。原因很简单,与其继续沉迷于这些人,不如放手让自己免受头疼和心痛的折磨,认清这一现实,并远离那些有毒的人与关系。
一个讨好型的人,很渴望平等、和平,希望在关系中,双方都可以给予彼此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但他讨好和迎合的方式却在告诉别人,他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人,他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他并没有正面直接地表达出他想要被尊重、被重视的意愿。
除非他肯站起来勇敢地为自己说话,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资格,别人才会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知道想要和他建立关系,就必须要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有的人总是感觉到被伤害,玻璃心。他老是在关系中、特别容易感到被伤害,那么他所谓的被伤害是什么呢?
就是不能控制别人,以他想要的方式来对待他,来回应他,他就感觉被伤害了,这就是他所谓的伤害。
受害者模式究竟能让一个人得到什么呢?为什么人会进入受害者模式?
第一、受害者模式的人,不用为自己负责任,因为不是我的错、所以不用为自己负责。
为自己负责,就得意味着自己要改变、要成长,对吗?要成长,要改变,意识否定自己一些东西,这太痛苦。
所以人不想为自己负责任,不用成长,不用改变,也就无需面对成长和改变带来的痛苦。
因为那会让人没有安全感,成长和改变很痛苦,没有安全感,面对不了,不想面对,会让人失去安全感,这跟安全感有关。
第二、可以维持一个人的虚假自恋,只要躲在受害者模式背后,就不用面对真实的自己了,可以维持一种优越感。
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嘛,这样自己都是对的,可以维持那个虚假自恋,维持自己一种优越感,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有安全感!
还可以获得无条件的关注,装可怜、博得同情,博得关注,博得别人的爱,甚至可以让别人无条件的帮助自己、关怀自己,爱自己。
自卑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无法去平视自己。
低看自己就自卑,高看自己就自恋。自恋的核心也是自卑。
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自卑的心理,他就会对外产生补偿机制。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自卑。那每个人补偿自己的方式是什么?也就是说你的补偿机制是什么?
每个人的补偿方式可能𣎴一样?有的疯狂的吃东西,有的疯狂购物、买衣服打造一华丽的外壳,用从外部摄取来启动补偿机制。
有的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或者封闭起来,他必须要出人头地。
还有的麻痹自己、有的疯狂整容、整形,自我精神安慰。
为什么自卑或者自恋,要引发补偿机制呢?
其实一切所谓补偿自己的这些行为,就是在缓解你自己内在的痛苦。
有句话说“吃饱了不想家”
补偿机制,无非就是想要得内在的平静、放松、自在、安宁、这就是安全感的状态。
所以说:所有人就是想要什么?就是想要获得安全感。
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在于没有安全感,却关系的结束和终止,就是一方无给另一方安全感,或者双方都无法给予彼此安全感。
但是外在的补偿,终究是要枯竭的,因为内在实在太匮乏。所以说,高兴是从外而来的,很快会枯竭的,喜悦是内心的那口井里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的。
【人格突围节选】
我们应该接受感觉的引导。当情绪的能量被消融和转化后,剩下的就是你的真相、你的本质、你的感觉。
这时,你才会看清楚,你的真实需求和意愿是什么。你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你到底是想要继续还是要停止,想要靠近还是想要离开?
一切清晰的答案,就平静的浮现出来,你能感受到轻松与平静,而没有任何痛苦。
你其实就是一个小孩,迷路的小孩,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小孩,孤独、无助、害怕、恐惧袭来,你会不知所措,甚至要坐在原地哭泣,
人,有一段很黑暗的路,一定是自己独自走过去的。边哭边走的那种。但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又是强大的必经之路。
最终,你会发现,你所有喜欢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感觉,
那种感觉即是你的需求,也是你所缺失或者说丢失的部分,这就已经发现了迷路后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行走,
当你一边自我疗愈,一边大胆放手,去寻找那个感觉,而不是执着于某个人的时候,你就真正找回了迷路的自己,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目标只是登顶珠峰,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都一概不做!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目标就是领域第一,任何与第一无关的消耗精力的事,都一概不做!
在追求生活的的幸福时,目标就是温暖快乐,任何与温暖快乐无关的人和事,都不值一提!
有种发自内心的享受,是孤独,如果你能感受到,你就能完完全全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你就能感受到安全感,它不需要依赖于任何人。
千千万万记住,千万不要去想着改变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尤其是三观不正的,千万不要去说服一个认知维度低的人,他会用他那个认知层次打败你。遇见这两种人,记住四个字:敬而远之
*为什么说:要稍微克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❶人得到一定物质后,物化之后很容易膨胀。
❷不克制,就容易产生负重,不能轻装简从,会内耗致死。
高手,就是两个字“坚定”知道最大权重在哪里。
❸兜底就是有生存口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会多出一份从容。才会有精力和心情去思考更多的链接顾客。
做事业要切忌内心的贪婪、因为这会引发焦虑、急躁与冒进,这一定会未来某一天造成重大损失的。
边际收益实际是成本最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边际收益的板块,过于记较成本的人,很显然是在“想当然、凭感觉”的做决策,他可能连经济学里边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这是一种小农意识。
制约门店发展的,并不一定是专业领域不行,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而且这时的专业,却是一种边框,反而成为门店发展的阻障,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而要打破这种边框,在专业领域纵深探索的同时,更要横向探索,而且必须横向探索。
你可能要研究人性、心理学、哲学、经济学,这样你才能获得更高的站位,向下腑看,才能看到更远更宽的地方。那个边框才能被打破。
李嘉诚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松下幸之助说:“我们不是生产产品的地方,还是生长幸福家庭的地方”
这说明他们早已经悟到了,并且本位的挣脱了束缚,跳到了局外看自己。
最终,你会发现,企业最重的并不是在市场上的立足点,也不是定位,因为这个阶段,你已经走完了。最后发现,回到了原点,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并不是与外界的关系。
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是新生、或者说重生!
安心
每个人都是通过承担走向成长与独立,别无他路。
人的品格,一定是在磨难中锻造出来的。
《第二章》第一节:原生家庭创伤的危害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去到贵州省贵阳市出差,认识到一个末满18岁的女孩,她在这个门店里应聘做营业员。
吃饭过程中,我们就拉拉家常——产品了解的透吗?自己有没有亲自用?顾客有些什么反馈?家里有些什么人?等等之类的。
当提到女孩的父母时,表面上很可爱乖巧的女孩,身上戾气就全然的暴露无疑。
他说她的父母马上就要离婚了。
我说你跟谁呢?
他说:“我恨他们,两个我都恨,谁我也不跟,反正他们也从来没有管过我、关心过我。”
他对父母的冷漠无情,令我非常震惊,我忍不住问他:马上过年了,你要去哪里?
他说:“无所谓,这两三年过年,我都没有回过家,那个地方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家了,他们见面就闹,天天吵,我是多余的,我就在外面混着,有口吃的就行了。”
“我是多余的!”让人震撼且痛彻心扉的一句话。我瞬间无言以对!
父母之间的一切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影响都是息息相关的,在孩子眼中,父母一举一动没有私事,所有的行为都不可能撇开孩子说:这是大人之间的事情!
父母到底有什么样行为表现,才会让一个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的生命,已经被黑暗彻底笼罩,已经彻底冰冷了呢?
……
女孩回店里之后,店长告诉我,这个女孩很容易情绪化,很脆弱,经常做她思想工作,成效也不大,小小年纪生活还很乱,好几次都跟不同的社会小青年去开房,估计在里工作也久不了……
我们有资格责怪她不自爱吗?除了叹惜、惋惜,又能帮不上什么?什么也帮不了。她接下来的命运,其实已经可以看的透透的了……
两年后,有一天朋友告诉我,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在贵阳市一个叫小十字的地方,从十七楼一跃而下。
朋友还把一二楼广告牌被女孩跳下来砸碎一地的视频拍给我看。
我心里一颤,心想:但愿不是曾经那个在店长带领下,招待我一起吃饭的那个女孩!
但是就算如我所愿,这又能怎样呢?只能说明又多了一个受害者。
没有人想结束生命,他们只是想结束痛苦,我想我深有体会,只不过我的命比较硬,挺过去了……
安心成长分享的故事,原来安心帅气的背后也有创伤。
202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