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需要我们将注意力全然的聚焦在他们想传达的信息上,给予他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充分的表达。用佛家的一句话“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来描述同理这个能力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时候不需要安慰与建议,也不需要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的核心是“临在”——全然的与他们当下的体验同在。同理心不同于头脑上的理解,也并非同情。
复述是在聆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通过复述对方的话将我们的理解反馈给对方。复述的目的依然是用心和眼前的人连接。
——《非暴力沟通》
以前我对同理心的理解是:和来访者在一起,体验来访者的感受。但我在咨询过程中,要么是被带进来访的情绪里,要么是同情来访者的遭遇。这两种都会影响我作为咨询师对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感觉自己还不够理智,有时候心里还会有评判或者建议。不过如果是第一种能与来访者同在当下,全心投入的陪伴和倾听,那也能起到效果吧!要做好咨询师不容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