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名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几句话涵盖了李广一生的悲剧。
是时运吗?是命运吗?
是什么让一代名将李广一生都难以封侯?又是谁逼迫他凄惨的离开了人间?
01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武帝时期的绝代双骄——卫青、霍去病分兵统帅十万大军直逼匈奴老窝。
李广不顾年迈,“数自请行”,武帝对他很冷淡,“弗许”,“良久乃许之”。
这是李广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了,他已经60多岁了,从文帝时带兵打仗,他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皇帝;从十几岁英气勃勃的少年,他已两鬓染上霜雪……
五十年的军旅生涯,他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才名不如他的、在他手下做事儿的、都早已被封侯了。唯有他,为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如今,他想要一个身后名,为了自己这血战的一生。
汉武帝最终答应了李广,但是私下里却对卫青说,“李广的命不好,不要让他和匈奴单于对阵,以免误事”。
天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偏见?
跟着卫青这一兵团,李广担任前将军,他带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自信,希望能够正面迎击匈奴。
然而,卫青提前从俘虏口中知道了单于的驻地。为了甩开李广,卫青命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将军的军中,走东路。
李广急了,他满心悲愤,恳求卫青,“我自从结发开始参军,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半个世纪了,好不容易有迎接匈奴单于的机会,我愿意战死于单于面前”。
但是,卫青听不进去,坚持自己的做法。而卫青自己独帅大军正面迎击匈奴军队,斩敌19,000多人。
李广呢?迷路了。东路太难走,没有向导,最终误了与卫青合围的时间,按军法当受审。
02
卫青并不想要李广的命,只是派人带着酒要李广来大帐中受审对质,问清楚迷路的情况,以便向天子汇报。
李广来到了卫青大将军的幕府,对部下说:
“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一代名将就此魂断他乡。
李广死了之后,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天下百姓尽为他感觉到悲哀。
从漠北走到长安,仗是打胜了,可一路都是泪水——将士的泪,百姓的泪。
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历朝历代,人们都在为李广自刎扼腕叹息。
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高适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
王维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老将行》
……
人们哭将军,人们想念李将军,他虽然没有被封候,但是千秋万代之后,他的英名盖过了他同时代中很多被封侯的将军,他的遭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03
敬服李广的血性。
他本来可以不死的,交上50万,他就可以买上一条命。
然而当他说出“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时,这位老人心中,已经下了赴死的决心,士可杀,不可辱啊!
他感受的屈辱不仅有刀笔小吏质问他的侮辱,更有卫青在临战关头不让他立功封侯的悲愤。
李广被调开之后,谁任前将军了?是卫青的铁杆好友——公孙敖。公孙敖救过卫青的命,是过命之交。很显然,卫青想把军功给公孙敖。站在卫青的角度上无可非议,可是谁能理解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五十年的老将,在生命暮年的最后一桩心愿呢?
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亲疏关系,恩怨关系,阻塞了这位老将最后的机会!
命耶?运耶?
但李广至死都不明白,在卫青的背后,还有一个隐形的杀手,那就是汉武大帝。
是汉武帝向卫青交代:李广的命不好,不让他直击匈奴。这是一个帝王的偏见,武帝因为裙带关系用着卫青,同时又偏爱着霍去病,像李广这样的老将,很难入他的法眼。
所以,李广的自杀,是一场无声的抗争。向面临的屈辱抗争!向坎坷的命运抗争!向不公平的待遇抗争!
苍天无语,大地悲鸣。
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无数的人民群众在哭李广,为一个血性男儿的悲惨而哭,为他的不平遭遇而哭!
04
感谢司马迁的如椽大笔,让历史记下李广的卓越天才:
他臂长如辕,善射,射匈奴射老虎,射石没矢,有绝世之才艺。
他可以率领一百骑兵疑惑住对方千人军队,有大智。
他受伤被俘,于万人军中,飞身夺马,且战且退,脱险而归。有大勇。
历史同时记下的,是他对百姓士卒的爱护:
治军,他不讲究繁琐的形式,努力减轻将士们的负担。
和士卒相处,得到皇帝的赏赐,从不独占,分给部下。“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而他的私生活非常简朴,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这才是他被人民爱戴和尊敬的原因啊!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牺牲小我,为了大家。
让人痛心的是,李广死后,他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他的儿子李敢想替父亲报仇,击伤了大将军卫青。因为霍去病和卫青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霍去病借打猎之名,暗箭射杀了李敢。
因为汉武帝当时最心爱的人就是霍去病,为了袒护他,说李敢是“鹿触杀之”,一条人命,一桩血案,就此不了了之。
至于到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亦是一桩悲剧,那是后话。
今读《史记》,我为李氏大哭: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今日为君悲一曲,此中幽怨谁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