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数来,已经十来年没有过“我手写我心了”。三千多个日子不练的结果很显著——一字难出。每日拜读着大家或朴实真诚、或言浅意深、或清新唯美的文字,感受着截止日期的逼近,醒着的每一分钟都染上了焦虑。我在心里盘算着:找个什么理由跟康姐申请延期呢?我知道,我这是一种病,病名叫——拖延。
班主任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抹。这学期,我被架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讲台,成了一名半吊子水的兼职心理教师。上的第一节课是《再见吧!拖延君》。“拖延君”什么时候会来到我们身边呢?1、要完成的任务是自己不感兴趣、不太擅长的;2、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 3、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可能很长;4、这个任务对于本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次的作业毫无疑问是我不太擅长、对我来说比较困难的。拖延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1、恐惧失败;2、完美主义;3、追求及时行乐(强列推荐同道中人观看蒂姆·厄本(Tim Urban)的TED演讲《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全中。拖延症怎么治?这次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团队的督促绝对是治疗拖延的利器。
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自己呢?大概是从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生活突然被卷进了一个飞速转动的漩涡。上班时间争分夺秒干工作,连午休期间都得边看学生午休边抓紧时间改个作业、备个课;下了班,回家接着上下一个班,干家务、管孩子、做做在校期间未能完成的工作。夜深人静,等精力过于充沛的孩子进入梦乡,自己也已电量耗尽。
弹指一挥间,六年多时间过去,当我沉下心来看自己,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自己素面朝天的容颜、一路狂奔再未回头的体重、随意得不像职场女性的穿着,精心打扮、花裙子一天一换的日子,一去而短时间内不可再返。
我看到了自己逐渐稳定的内核。岁月流逝,阅历增加,认识到了自己的普通,也接纳了自己的普通。知道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留下,无须焦虑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曾经的多愁敏感、曾经的深度内耗、曾经的眼高手低,已逐渐远去,留下的是现在的踏实和自洽。我不够优秀,但这样的自己也足够好,并且可以越来越好!这样的感觉让我在日常的忙碌中拥有了一份较为平和的心态。
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和不足。单说工作。原本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再加上这六年多时间的疲于奔命,已然成为团队中“吊车尾”的存在。回望自己的工作历程,因为秉承着“学生第一、学生的事优先、先做对学生有利的事”这样的信念,对于学生的工作也许做得不是那么完美,却没有半分亏欠,因为自认足够用心。也因此,我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工作还算顺利。但因为认识的不足、自身的懒惰、精力的有限,提升自己这件事被抛在了九霄云外。解读教材、设计课堂已感吃力,主持课题、撰写论文更是不知道怎么从何下手。
这次有幸加入康姐的工作室,跟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抱团,倍感开心。期待未来的三年,在康姐的引领和大家伙的陪伴下,我能补补短、治治病、充充电,期待不惑之年时能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