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最大的精神食粮,但是它不能带给你所有的东西,你要学的是让这些知识流动起来,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往往很多人学知识的方法就是只学,不会应用起来让自己更快的吸收,而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流动的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用起来,才能让它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这是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正因为多才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困惑,收藏夹里的优质内容,微课里的收费课程,同事或领导推荐的书和文章,试问你多久只是用应付的心态去对待呢?其实人和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吸收和学以致用,在这个知识付费盛行的时代,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知识,读了那么多成功人士的书籍,可还是依然如此,不仅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人生,还因此更加的困惑,更加的无力了呢?原因很简单:要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我们总是以为接收了大量的信息,学了很多牛人的成功秘诀,就是把知识搬回家了,其实,只学习不实践,知识永远也不会变成经验;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实践才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
你平常会不会这样做:看到一些很有“料”的文章,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于是还没怎么看完就点击收藏,想着之后有时间才认真翻出来阅读,却再也没有阅读过?或者今天觉得这个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然后关注了它,于是不知不觉就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其后就很少认真去翻阅它们?如果是这样子,那么你就已经患有“松鼠症”了,所谓松鼠症也就是囤积强迫症,指的是出于某种恐惧心理,通过不断囤积物品,以确保不时之需,但同时又不舍得扔掉那些囤积回来没有用的物品,最终形成一种“习惯性储存”的行为表现,回头想一想,你对于“知识的囤积”,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人有一种心理就是“拥有即心安”,意思是在没有某件物品的事情,我们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一旦拥有之后,这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安慰感,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地把“收藏”,就当成是自己付出了努力似的,觉得自己拥有这篇文章,已经满足到自己的某种心理,从而认为自己为此付出了很多,这种心理错觉能驱使我们通过不断的“囤积物品”,获得心理安慰感,最终让自己陷入“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循环圈里,所以,想要改变这个问题,你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
善于学习行知合一
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也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显摆自己,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是最重要的法宝,学习贵在应用,学习什么要结合实际,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悟道,学习只有思考、温习、练习然后实践去思考,这样才能有学习效果,比如,你想学习写作,就要先看一些写作书籍,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在此基础上就到多练笔、多写作、多修改,并做到从写短文章开始,从写身边的故事开始…
其实大多人都知道这个理,就是没有在学习中去灵活应用,原因就是没有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学习中的懒惰所致,无疑学以致用就要动脑子,边学边思边学边干,学习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需要勤奋,学习需要下真功夫,人生只有抓住了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才会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是茗越,一个喜爱音乐舞蹈写作的朋友,专注分享情感职场类生活,谢谢您的陪伴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