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造人的时候,早把倾听的秘籍告诉了我们:让我们拥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和一张嘴!
就是让我们多听、多看、少说。
小婴儿时,我们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察言观色,倾听婴儿不同的哭声来了解他真正的需求,及时给他喂奶、换尿片和玩耍。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经常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不服管,似乎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之后,利用作为家长的淫威对孩子吼,孩子也烦躁地哭闹。
最后,对我们的伴侣也是如此,表面上是生活压力大造成焦虑,实际上我们都没有给对方说完话的时间就开始如刺猬一般伸开全身的刺来抵抗自己的伴侣。让原本打算好好和伴侣谈话的一方无比沮丧,整个谈话过程充满着火药味。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无法像对待婴儿一样倾听孩子和伴侣呢?
倾听的重要性,尤其是与你关系亲密的人,你尤其渴望他们能理解你,这时,不被倾听的伤害也就格外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说最深的伤害来自最亲的人,而且这种伤害会伴随人的一生。
人人都会说话,但是不见得人人都会倾听。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呢?
先入为主的预设、
潜意识的自我需求
及情绪上的防卫,
都是我们无法倾听的真正原因。
前面说的,父母无法倾听孩子,夫妻无法倾听伴侣,原因在于:
1.我们以自己的主观认知,来揣测对方即将要说的话的意思。(越是固执的人,越是明显地主观)
2.我们太中国式好心,急于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对方,这种无法暂时搁置自我需求的结果,破坏了倾听,更破坏了关系。
3.另外,说话的人有时候会触发我们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我们过度反应,进而启动自我防卫本能,这样也会妨碍我们了解说话者所说的话。
我们目前与他人的关系,是根植于我们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期待。
例如:一个年少的男孩,习惯了看到父亲在母亲面前独裁傲慢的现象,即使发誓长大自己要好好善待、体贴自己的妻子。然而,事实却是他不断地挑剔、发表建议,却学习父亲的独裁,傲慢的对待自己的妻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女性决定嫁给一个男人之前先了解男方的父母亲的关系,因为原生家庭关系具有遗传性,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夫妻关系。很多女人讨厌妈宝男,是因为妈宝男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都听从他母亲的安排,表面上看是愚孝。
男性结婚前,也是一样了解要女性的父母亲关系,而且这个是决定了将来你们祖三代人培养的模式,尤为重要。妻子,就是孩子的妈妈。选什么样的妻子,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模式。
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可以改善的,作用也是极为巨大的。但是婚前如果能够了解,那是最明智的。
因为"年龄"让大多数人误以为自己长大了。
大多数人虽然成年,或者在十八岁左右就离家,这让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依然停留在青春期的形态中,没有完全学会如何抗拒父母的挑衅,一焦躁,就退回到孩子的角色。
孩子为什么会认为作为父母的我们越来越唠叨了呢?我们模糊了两代人的界限。
我们的过度管束,没有认真倾听孩子,让孩子产生防卫情绪,让孩子感觉不到被尊重,自尊心受损,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没有机会犯错,没有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于是孩子越来越难管,父母越来越唠叨。而界限感是尊重的前提。
倾听的想法与做法:
1.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偏见的听。
2.听的时候,不但用耳朵,还要用心听。
3.孩子说的时候,她是主角,我不多说话,需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去感受,要说的基本上是肯定她的情感的:
例如:
“真的?”
“是吗?”
“难怪你不舒服!”
“我同意!”
“能理解”。
“可以想象。”
不明白的地方要澄清:“我没太明白,你是XX意思吗?”记住千万不能否定孩子的情感,那样他就没心思再说了。
再说一次:“不管做什么,都是一个目的:让孩子把全部故事讲完。”
4.听孩子故事的时候,不做其他事。
5.听完后,不管孩子说的事情有多过火、多不合理、我多么的不能接受,首先要感谢:“谢谢!你的故事让我对学校的生活有更具体的了解,更理解你的处境和看法。如果时间倒流,我还是个学生,也许我也有相同的做法。”这样她觉得离我更近了。她会更深入地与我探讨,下一次她还找我说故事!
6.如果孩子有很好的见解,我就夸奖几句;如果孩子这时还是不舒服,给一个拥抱。你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觉得你肯定他,他得到了鼓励,下一次出状况,他倾诉的对象还跑不了是你!
7.如果我反对孩子的说法的话,现在不是指出的时候,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孩子所处的环境,还没有想好如何“指正”,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听到孩子更多的故事。我就一定得放长线,不是钓大鱼,而是钓更多的鱼,大的小的老的少的(故事),都要钓。孩子跟我们多分享和老师朋友的故事,才会了解孩子的思维和成熟程度,更好地指导孩子。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因内在期望和情绪化而导致的无法倾听呢?
那就是倾听,这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不二法门。
方法:
1.先搁置自己的需求.
2.抱有同理心,化解情绪化反应.
3.运用反应式倾听。
倾听这些技巧,来让我们克服倾听的障碍,成为更好的倾听者,进而改善家庭、伴侣、同事和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好孩子是倾听出来的,好夫妻关系也是倾听出来的。安静下来,认真倾听他们,让他们把想说的说完,先理解他们,再发表自己的看法。